8、为什么在油气开发领域等哈境内的两国合作项目中中方坚持优先聘用中国籍的专家和工人?中国与哈接壤的地区失业率水平如何?
据我所知,不存在中方优先雇用中国籍专家和工人的问题。据了解,在哈境内的中方投资企业能够遵照《哈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并得到当地政府和公司内部员工的认同。就油气合作来说,双方的合作正朝互惠、互利、双赢的方向发展。我举个例子,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是中哈最大的油气合作项目,被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称为“中哈石油合作的典范”。公司严格按照哈《劳动法》,在雇用人员时首先登报向社会说明需要员工的数量和岗位规范,认真对竞聘者进行考核,择优录取。目前该公司员工7700人,中方员工只有118人,占员工总数的1.5%。据了解,其他在哈外国公司外籍员工平均约占总员工数量的20%。公司注重对哈方员工的培训,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每年参加培训的工人1300人,干部500多人,每年组织2批干部到中国石油大学进修,每年组织3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国各油田考察交流。为培养新一代哈方专家,公司还每年选拔一批哈方员工子女到中国知名大学留学,目前公司选派的哈国留学生达84人。公司还坚持发挥哈方专家及工人的作用,一些年青专家已提拔到炼油厂厂长等领导岗位。除该公司外,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向中方施工企业分包了部分工程建设任务,但中国承包商只负责40%的工作量,且雇用了575名当地员工。
9、每当谈到两国经贸合作项目时,哈民众经常表现出对所谓的“静悄悄的中国式扩张”的担忧。您能否消除他们的顾虑?
中哈是友好邻国,两国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经贸往来完全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造福于两国人民。双方的经贸活动符合两国法律和国际惯例。从两国的经济潜力和发展看,两国的经贸合作还将不断扩大,合作项目和相互投资将会继续增加。这是对双方均有利的“双赢”局面,压根不存在谁对谁“扩张”的问题。我想,所谓对“中国扩张”的担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受过去意识形态宣传旧观念的影响,也是缺乏相互了解的表现,希望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促进沟通,消除不利的传言,让广大民众真正感受到两国友好合作发展带来的实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中国如何解决民族矛盾?有哪些国家法律保障少数民族不受歧视?
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创造性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以平等团结和友好互助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民族关系。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力度,先后制定了20多个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和一批单行条例,为维护少数民族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01年2月,中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对加大民族地方投入,加快民族自治发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
中国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行扶助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援。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在国家的支持下,西部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经济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认为,在保护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国应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和不容忍行为,尤其是从外部煽动民族仇恨、挑动民族冲突的行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倡的宗教间和文明间对话就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创意。
11、中国人民如何看待中哈关系在中亚各国以及整个地区安全领域的前景?中国人民是否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近年来,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相互勾结,活动猖獗,严重威胁该地区安全与稳定。在近期某些国家发生的事件中,都能明显看出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活动的迹象。
中方一直对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十分关注,主张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中国重视与哈萨克斯坦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这对于促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驻哈的外交官,我很高兴看到双方在执法安全部门的合作进展顺利。中哈两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同心协力打击“三股势力”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亚未来实现稳定、和平与安全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中国也是“三股势力”活动的受害者,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新疆等地连续发生针对平民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均是由“三股势力”策划实施的。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支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也反对一切打着宗教幌子宣扬极端思想的行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为根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带来的全球性安全威胁而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12、安集延事件导致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乌兹别克斯坦施压。能否介绍一些乌总统不久前访华与中方探讨地区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威胁的问题?中乌两国领导人是否对安集延事件达成共识?
处理安集延事件是乌的内政,中方的一贯立场是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也相信我们的邻邦有能力处理好本国的内政,能够维护好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认为,中亚形势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中方坚定支持中亚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尊重中亚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与中国邻国的关系。中国对中亚的政策目标是:巩固睦邻友好、推动互利合作、维护安全稳定。我认为,卡里莫夫总统访华并签署《中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标志着乌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两国发展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访问中,中乌双方达成共识,将加强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团结与协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促进区域合作不断发展。
13、今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表了国情咨文。中国外交部如何评价这一纲领性文件?
近5年来,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领导下,哈萨克斯坦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率,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中亚乃至整个独联体地区脱颖而出。中方对哈方所取得的成就深表赞赏,并认为这将对整个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邻国,中方乐见中亚各国加强合作,深化共识,探求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之路,支持各方为推进和深化地区一体化所做出的努力。
我们高度评价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年度国情咨文中阐述的深化改革、创新战略、社会保障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思想。个人认为,咨文中所提出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将保障哈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今后的国家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咨文对哈独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和经验的总结值得认真研究。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哈将继续奉行多方位平衡外交政策,优先发展同俄、中、美、欧盟关系,重视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我对此表示赞赏,并深信,总统国情咨文将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我们两国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