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交往>> 国际合作
 
 
2005“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在京开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7月06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由科技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签署的“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继2004年在京取得圆满成功后,根据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2005年6月19日至8月13日再次如期执行,29名美国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来华参加交流。

  6月24日下午,该计划的开幕式在科技部举行。科技部尚勇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郭华东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王杰副主任、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公使David Sedney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主要是安排美国的优秀研究生暑期赴中国大学和有关研究所、实验室与中国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工作。计划旨在促进中美两国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宣传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为未来中美科技合作事业培养人才,为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开辟新的国际合作渠道。该计划的中方牵头单位为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方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2004年,经中美双方协商,确定了26名美方学生执行该计划,这些学生专业涉及生物学、计算机信息科学、教育及人力资源、工程学、地理学、数学及物理学、环保研究和医学等八个领域。2004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的首次成功实施打开了美国青年科技人员渴望了解中国的一扇大门,拓展了两国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通过为期八周的合作研究,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了中国的科技体制、科技发展与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中国年青一代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观。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中美两国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在生物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研究、传播与教育、环保、地质工程、物理学和植物学等领域,中美科技人员还达成了一些后续合作研究的意向。在总结2004年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最终确定了29名美方学生来华进行合作研究,他们在北京接受为期一周的适应性培训后,将分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在生物学、生命科学、基因工程、生态环保、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视频信号编解码、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与去年相比,今年计划实施涉及的院所多,专业广,并且有8名学生分赴上海、广州、安徽、云南等地。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是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关心并合作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双方科技主管部门对该计划的实施给予了高度重视。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在致辞中简要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美科技合作的情况,并指出,中美两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为中美友好,为人类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相信通过此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加深两国科技界,特别是两国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未来中美下一代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