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为中国文化倾倒的法王路易十四曾在凡尔赛修建模拟中国园林建筑的特里亚农宫;而今,在有着“夏宫”美誉的颐和园,热情好客的中国人邀请法国客人,共同欢度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
17日晚,皓月当空。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中处处流光溢彩。象征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灯光映射在亭台水榭上,辉映于湖面树影间。2000余名中法民众徜徉于雕栏画柱的游廊,观赏中法艺术家的联袂演出,欣赏精巧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
古色古香的文昌院内,回响着喜庆热烈的中国民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法国参议院议长蓬斯莱与400余名中外嘉宾举杯祝福,共叙中法友谊。
中法文化年的回顾短片在大屏幕上不断闪现:香榭丽舍大街,走过盛装游行的中国民众;埃菲尔铁塔,为中国春节披上红衣裳。故宫午门的上空,回旋着雅尔的电声音乐;万里长城的马道,铺设千米长的法国风情画卷。
李长春说,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文化年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中法关系发展,加深了东西方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其覆盖面之广、参与者之众、影响之深远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开创性的一页。在中法文化年的推动下,中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从深度到广度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中法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蓬斯莱说,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办,见证了法中两国人民间的友好情谊。法国文化年落幕之际,在中国皇家园林举行的游园活动是中国北京送给法国的一份厚礼,将永远铭刻在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上。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难忘: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香榭丽舍大街第一次向中国人敞开宽广的胸怀,迎接近万人的盛装大游行;2004年中国春节期间,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一次为外国节日映成了中国红……
法国驻华大使高毅难忘: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昼夜不息地迎接慕名而来的观众;天安门广场的正阳门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都被璀璨的灯光映成法国国旗的颜色。
法国总理拉法兰说:“中法文化年满足了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的好奇心,更让两国人民认识了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颐和园知春亭前,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满碧滟出神地倾听着昆曲。“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一次文化的探险,它所受到的热烈欢迎证明我们有着相互了解的强烈愿望,”她说。
仁寿殿旁,巴黎中央大学与北京二中的学生一起蹦起迪斯科。法国学生雷米·波瓦说:“能参与中法文化年对于我很重要。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法国和中国应该加强联系。”
昆明湖上喷出巨大的水幕喷泉,声、光、电的奇幻配合显映着中国的天坛与法国埃菲尔铁塔。人们分享着甜美的月饼,传递着美好的祝福。法国人用刚刚学会的中文喊着“干杯”,中国艺术家用狮舞和空竹表演回报他们的热情。
中法文化年混委会法方主席杨鹤鸣已和中国同仁并肩工作了5年。他说:“我虽然感到离别的忧伤,但人民大众在中法文化年中的欢庆将被载入历史。这是为了告别的聚会,但也是我们创造新的交流的开始。”
仲夏的巴黎,中国文化年在凡尔赛花园的焰火晚会中落幕。金秋的北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寄语诠释着中法文化年的意义:中法文化年有益于两国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
中法文化年混委会中方主席代表蒲通告诉法国朋友:中国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天我们相聚在此,明月将见证我们的友谊。” (记者吴晶 王露露)
中法文化年:以文化的力量呼唤和平
法国文化年17日晚在颐和园中秋游园会中正式落下帷幕,同时宣告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倡议举行的中法文化年圆满结束。
中法互办文化年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评价为“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以 “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中国文化年的400余个各具特色的项目在法国各地举办,创下了中华文化在法兰西大地的无数第一。
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香榭丽舍大街第一次向中国人敞开宽广的胸怀,迎接近万人的盛装大游行;2004年中国春节期间,举世驰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一次为外国节日映成了中国红;法国民众第一次看到原创的中国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色娘子军》;中国杂技第一次在法国几十个城市巡演120场。
自2004年10月开幕至今,法国文化年举办的活动遍及中国20多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中国掀起了法兰西文化的热潮。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昼夜不息地接待中国观众,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演出创造了一票难求的轰动。
中法文化年混委会法方主席杨鹤鸣发现:法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中国、向往中国。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则惊叹:法国文化年的标识不时出现在穿梭的公交车上,法国文化年的活动始终贯穿于各大媒体的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00万法国公众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年的活动;法国文化年的活动则吸引了300余万中国公众。中法文化年引起了两国乃至世界主流媒体的浓厚兴趣。承担中国文化年公关工作的法方公司称,关于中国文化年的报道已无法以篇数而必须以“公斤”来统计。
中法文化年混委会中方主席代表蒲通说,中法文化年不仅真正实现了与民众的“零距离接触”,也为两国高层对话和互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共同倡议并决定的。中法文化年开幕前夕,胡锦涛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分别致信祝贺。中国文化年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多项文化年重点活动。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说:是文化的力量使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人走到一起。了解的渴望来源于文化的吸引,文化的交流又加深着理解和友谊。
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已记不清在多少次演出和展览中,他看到法国公众激动地落泪。“人们的心灵感受到如此美好的文化,才能更珍惜安定的生活,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他说。
中法文化年正是以开放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两个东西方大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恒久价值,使国家间、人民间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中法文化年对中法两国的意义,正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举办中法文化年有益于两国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说:作为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大国,中法两国通过互办文化年活动不仅使两国人民感受到对方国家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表明中法两国以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加深相互了解,携手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记者吴晶 王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