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交往>> 民间交往
 
日中乒乓球友好交流代表团参观中国国家队训练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刘阳)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乒乓球馆前的绿地上,一棵新栽的绿松在北京的春天里焕发勃勃生机。中日老一辈乒乓球运动员4月1日在北京重相逢,他们参观了中国国家队的训练馆,并共同栽下了象征中日乒乓友谊的松树。

    2006年是中日乒乓球友好交流开展50周年纪念,日本乒乓球协会组织了40人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中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世界冠军、乒球名将,还有近年来在日本“希望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奖的新星。代表团于3月31日抵达北京,中国队训练馆则是他们北京之行的第一站。

    中国乒乓球前辈邱钟惠1956年代表中国队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世乒赛,中日民间体育交流正式开始。为了与日本老朋友相见,邱老1日特别打扮了一番,穿上红色的风衣。她说:“我今天太高兴了,这次来的好几个朋友是我从1956年参加世乒赛那次就认识的。他们的到来是中日老运动员友谊的最高峰,由于大家都年纪大了,所以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相聚。

    栽树活动结束后,中日老乒乓球运动员携手步入国家队训练馆。中国乒乓球名宿张燮林和日本老将高桥浩开玩笑说:“我忘不了你啊,1965年的世乒赛上就是你把我淘汰了。“而高桥浩也风趣地对张老说:“你也没什么变化,就是肚子大了点,头发少了点。”

    训练馆一边人声鼎沸、中日老友互叙友情,另一头的训练场地里,国家队教练陆元盛还在耐心地向几位日本小选手传授技艺。为了让他们实战演练,陆元盛特地拉来国家队的年轻队员和日本小选手合练。

    此次代表团团长、国际乒联副主席木村兴治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代表团此行具有纪念意义,他希望老运动员能借此机会重温友情,并希望日本新一代运动员继承前人之志,把中日友好的传统发扬光大。

    据中日友好协会友好交流部副部长管涌介绍,代表团2日将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并参加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录制。代表团的小选手们还将前往什刹海体校进行训练。(完)

木村兴治:希望日中年轻乒乓球运动员发扬友好传统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刘阳)日中乒乓球友好交流代表团团长、国际乒联副主席木村兴治4月1日表示,他希望日中年轻乒乓球运动员能够继承前人之志,把中日友好的传统发扬光大。

    由木村兴治担任团长的日中乒乓球友好交流代表团一行40人于3月31日抵达北京,他们此次来京是为了纪念中日乒乓球友好交流50周年。代表团在北京的活动中,除了中日老运动员重温友谊外,还包括团中9名10岁左右的小选手与中国小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活动。

    木村兴治1日参观了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馆,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代表团这次特地带来了几个孩子,不仅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在中国提高球技,更希望他们能与我们这些老人一起,感受50年的光阴。”

    1961年,日本宣布发明了乒乓球的“秘密武器”弧圈球,而当时还是日本队主力队员的木村兴治被称为“弧圈球专家”。木村兴治说:“我非常希望这次来中国的日本小球员能够感受到日中乒乓球交流的重要性,与中国的运动员交朋友。我希望他们50年后能够像我们一样,来到中国再叙友情。”(完)

 
 
 相关链接
· 中日乒乓名宿相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