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金边4月6日电(记者张瑞玲 雷柏松) 当人们走进举世闻名的柬埔寨吴哥窟古迹群,徜徉在吴哥城凯旋门大道上时,一座即将修复竣工的古代寺庙赫然映入眼帘。这就是中国吴哥保护工作队经过6年的“精雕细刻”,费尽心血修复的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建于12世纪初至12世纪中叶,是吴哥窟古迹群中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但在历经了世代风雨沧桑和战争的蹂躏后,这座古庙已几乎被毁坏。中国吴哥保护工作队队长姜怀英在工地告诉记者,8年前他们抵达周萨神庙时,满目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今天,古迹已然焕发出昔日的风采,在参天古树的环绕中夺目耀眼。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1月全部竣工。
柬埔寨政府负责吴哥古迹管理的仙女机构本纳烈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为保护和修复吴哥古迹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在周萨神庙修复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来柬访问的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等多位中国领导人都亲自前往工地视察。中国政府还根据工程需要增加了不少预算。以姜怀英为首的中国专家组与柬方和有关国际机构密切合作,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使修复工作即将圆满完成。
本纳烈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好评,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们的精湛技艺也赢得了包括一些世界顶级文物保护专家的赞叹。本纳烈说,过去,由于周萨神庙几乎是废墟,到此参观的人很少。随着修复工作接近尾声,周萨神庙将再现其昔日风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也将会前来参观游览。
帮助柬埔寨保护吴哥窟的国际行动始于1993年,先后有10多个国家参与了这项行动。中国工作队于1997年开始对吴哥古迹进行考察并选定修复周萨神庙。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这样重大的文物保护国际行动。2000年3月修复工程开始动工。据姜怀英介绍,吴哥窟成了世界各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充分展现智慧才能和技术水平的大舞台。中国专家经过细致研究,根据周萨神庙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中国的文物保护工程的模式,提出了“抢险加固、遗址保护、重点修复”的12字方针。
然而,周萨神庙修复工作难度很大。当时废墟四周散落着大约4000余件从这个古建筑上倒塌下来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构件,许多构件从外观上看没有多大区别,而且大的构件每块都重达一吨多,移动起来十分困难,若要将它们一一复归原位难度就更大了。姜怀英说:“为了解决拼对难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到处去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从中找到了规律和特征,并最终将这些石构件‘对号入座’,使这座古迹基本恢复了原貌。”柬埔寨文化部的一位官员感慨地说:“中国专家把凌乱不堪的石构件拼对成形,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恢复古建筑原貌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的吴哥工作队借鉴。”
目前中国政府已决定对吴哥窟的另一重要古建筑——茶胶寺进行无偿修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8日访柬时,中柬双方将签署有关的协议。本纳烈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柬中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他表示相信,有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中国专家的高超技术和成功经验,茶胶寺的修复工作也一定能顺利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