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9次会议4月5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尚勇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弗里德·克拉穆尔分别率团出席会议。
尚勇副部长向德方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阐述了该《规划纲要》的内容以及对中德科技合作产生的影响。会上,激光技术、通讯和信息技术、地学研究、海洋研究、生态研究与环保技术、生物技术、文物保护等专业领域项目指导委员会向联委会汇报了双方合作进展。中德双方一致同意,围绕两国的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开展重点科技合作,将双边科技合作扩展到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此外,尚勇副部长还与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部长安内特·沙万女士举行了会谈。双方强调了形式多样的长期合作的重要性,并就在政府科技合作框架内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特别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命科学领域达成了一致。尚勇副部长向沙万部长简要介绍了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情况,以及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他说,中国将进一步加强能源、环保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对德科技合作,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希望通过合作取得双赢。
尚勇副部长还先后与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城市发展部国务秘书耶尔格·亨内克斯和德国联邦环境部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马赫尼希举行了会谈。双方分别就伽利略计划、磁悬浮、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换了意见。
中德两国于1972年建交,并于1978年11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正式建立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近30年来,两国科技合作稳步发展,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逐渐扩大,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如下鲜明特点:
1.在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基础上,两国相应部门之间、全国性科研组织之间、科学基金会之间相继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或议定书,形成了以政府科技合作为主渠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合作局面;
2.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合作几乎涉及科学技术所有关键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能源、环境、农业、卫生等传统领域到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及自动化等高技术领域;
3.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双方除互相派遣访问学者和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外,还相继出现了共同建立“青年科学家小组”、“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所”等新的合作形式;
4.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外,两国也十分重视吸收工业企业参与合作,在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记者 顾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