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波恩4月21日电(记者袁炳忠 时翔)中德文物保护科技合作成果展21日在德国西部城市波恩拉开序幕,200多件秦、汉、唐时代的文物与德国观众见面,其中一些国家一级文物是首次在境外展出。
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展览开幕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这次展览是对中德两国文物考古部门开展合作15年来的总结,展览规格高、数量大、种类多,是中国陕西出土文物在境外的最大一次展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德国民众了解中德文物保护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这次展览共展出真品184件组,复制品12件组,单件文物超过2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超过三分之一,包括跪射俑、12幅汉唐壁画、秦墓出土的一组青铜水禽以及唐代组玉佩等。许多文物都是第一次在境外展出。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是经过精心包装后,用专机运到德国的。
除文物外,展览还配有大量英文和德文说明,介绍古都西安的历史、13个朝代的基本情况等。展览期间还播放20分钟的三维模拟电影,它再现了古都西安汉唐时期的风貌、昭陵和秦始皇陵地下的状况等。展览期间还将举办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研讨会。展览将持续到7月23日。
赵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文物保护科技合作是中德文化交流中比较成功的项目,15年来,德方向陕西省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双方专家共同修复了大批破损文物,德方还帮助中国培养了一批文物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