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外交往>> 国际合作
 
中非合作务实推进:贸易增速喜人 投资稳步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中国政府继向尼日利亚卫生部捐赠42.9万盒抗疟疾药品和10万份抗疟疾针剂后,再次捐助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用于防治禽流感。这种举动再次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的诚意。

    八项措施加紧落实

    自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以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国有关部门根据非洲国家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动中非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6年11月3日,中钢集团与南非萨曼可铬业公司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出资2亿多美元收购南非萨曼可铬业公司铬矿和铬铁冶炼50%的股权,联合组建图巴兹铬业公司,使这个铬铁年产能力28万吨的小企业变成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截至6月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合资公司生产了43000吨铬铁,为当地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4月3日,中国与南非签署了总额为1.43亿美元的8项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将从南非进口葡萄酒、羊毛和铜精矿。此期间世界葡萄酒产业竞争激烈,南非葡萄酒生产商面临价格下跌的境地。中国此时从南非进口农产品,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的诚意。

    非洲国家积极欢迎中国企业来非投资。11月10日,在上海召开的中非贸易投资论坛及项目发布会上,多位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和外交官现身此论坛,向到会的中国企业介绍非洲的投资贸易政策和商机。

    中非合作三个特点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中非经济合作成果呈现三个特点:一、中非贸易增速喜人:自2000年突破100亿美元后,年均增长30%。2007年1-9月为5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二、对非投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非洲大陆蕴藏的商机所吸引,纷纷投资非洲,涉及各个经济领域。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非各类投资达135.8亿美元,2007年1-6月对非直接投资达4.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三、对非承包劳务业务不断扩大:非洲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2007年1-9月,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对外新签合同总额的33.7%,其中新签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承包项目就有28个。

    今年上半年,中方派出5个考察组对14个非洲国家进行考察,推动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在8项措施中,中方承诺要在未来3年内在非洲建立10个特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派遣百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赴非工作。

    中国政府承诺在非洲国家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今年2月,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疟疾防治中心已在利比里亚揭牌。中国在今年年底前将援助非洲10个国家设立疟疾防治中心,首批参加培训的60名专家年内将分批赴非工作。

    中国企业重视公益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日前,中国一家公司出资22.4万美元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修建了一条宽约12米、长约400米的道路,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北京路”。非洲矿业公司是中国有色集团下属的一家在赞比亚开采铜矿的企业,公司安排了约70万美元预算,用于翻修谦比希矿山镇的一条道路和矿山医院房舍。在苏丹开展业务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出资修建医院、学校,打水井、铺设饮用水供水管道和架桥等,使当地150多万人受益。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与非洲45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援助协议,与10个国家签署了优惠贷款框架协议,向部分非洲国家提供了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与28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 7月1日起,已有26个最不发达国家的454种商品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进入中国市场;中方已举办了165个培训班,为49个国家培训了4150人;与23个国家办理了50所农村学校项目换文;向50个国家提供了27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完成招生。(记者 杨子岩 )

 
 
 相关链接
· 中非合作论坛一周年:中国企业既做生意也做公益
· 唐家璇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周年纪念招待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