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政府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保证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4月5日下午2时30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柳斌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农家书屋工程的相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民泼墨仙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从思路上看,是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怎样建立长效机制。比如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怎样解决,出版物的补充更新有无保障,对书屋的监督检查由谁来负责等等,会不会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柳斌杰]“农家书屋”工程准备是实实在在的,给农民的实事一定要办好,绝对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怎么保证?我们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这个书是属于村民大家共享的,保证它不是一个形象工程,而是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能够真正起到作用的。从机制上,网民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我们想这样,第一步是政府推动建设“农家书屋”,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特别是西部地区,不是要农民出钱,而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首先要解决书的问题,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农家书屋”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长期扶持“农家书屋”的发展,每年从基金里抽调一部分钱来更新图书。

    第二,就是城乡结对,动员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和相对应的“农家书屋”挂钩,一对一、一对红的办法,使“农家书屋”有一个挂钩,这样可以更新一部分书。

    第三,从长远来说,要把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结合起来。作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一部分,办得规范的“农家书屋”允许出版物经营,以最便宜的价格批发给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优惠经济政策,这样卖了书就有一定的收入。我看了一个地方的“农家书屋”,一个月收入有四五百块钱。如果有这个机制,一年有一些收入,既可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报酬,还能有一些结余。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农家书屋”长期存在下去,而且常办常新。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创造出了一些办法,我觉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