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4月5日下午2时30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柳斌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农家书屋工程的相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我在搜索有关您的新闻时,我看到您一直奔走各地调研“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情况。您在调研过程中,什么是最触动您的?
[柳斌杰]我走的农村比较多,最触动我的就是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反映出来缺少知识、缺少文化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到一些地方去看,外边精彩的世界他们不了解,致富的门路他们也没有,还始终维持在近似于上百年来的那种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这使我们感到难过。因为农村是我们国家的广大地域,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的现代化实现不了,国家不可能现代化;农村的小康实现不了,国家小康也实现不了;农村的和谐实现不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也只是一句空话。
很多人在城里呆惯了,高楼林立,人们生活无忧无虑,什么新鲜玩什么,与农村形成相当大的反差。这些对我非常有触动。社会主义搞了这么多年,农村和城市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怎么样帮助农民解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农民根本上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靠知识的力量。一方面要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改变下一代的命运,不能祖祖辈辈这样延续下去。这一代已经在农村的,我们要千方百计给他们知识、给他们力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要通过文化、通过知识提供这种力量。
如果我们慰问一次,给他一点钱,只能解决他一时,不能解决他一世。国家实施农村的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可以解决新闻消息、娱乐的问题,让他们知道外边的世界。实施电影放映工程,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信息共享平台,为我们将来网络化往农村传送知识做准备。建设“农家书屋”使他们通过便捷的通道得到知识,改变他的思想观念,增加对自然、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否则封建迷信这些思想观念束缚着他们,他们往往把贫穷看作命,不主动去改变,这是一种悲哀。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用文化来改变他们的意识,给他们知识和力量,让他们自己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