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fengfuduocai001"问:今年清明节放假了,扫墓的人会更多,民政部门作为殡葬事务的主管部门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针对首个清明假期三天连休、群众出行集中、祭扫集中,易给出行带来不便,易引发安全隐患,祭扫活动大量增加易使祭扫陋习死灰复燃等问题,民政部门以保障安全、便民服务、倡导文明为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与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共同做好清明节期间的安全防范、交通疏导、公共服务、文明祭扫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
二是制定了《2008年清明节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从强化部门责任、完善应急管理、引导文明祭扫、做好宣传引导、提供优质服务等五个方面对做好清明节工作进行安排落实,做到准备充分、措施具体、行动统一、保障有力。
三是按照国家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民政部在3月初对地方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就清明节应急预案和处置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并全面部署了清明节工作。
四是设立"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指导全国清明节期间的相关工作,并设立150个观察点,全面及时了解清明节期间各地开展祭扫活动情况。在清明节三天假期,民政部清明节办公室每天通过《新闻联播》发布当日祭扫情况,及时提供服务信息。
五是开展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尚。清明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以及中国政府网等重要媒体以各种形式宣传殡葬事业,发布服务信息,使清明节宣传发挥了服务、引导文明祭扫和促进殡葬改革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级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各项部署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设立祭扫观察点,协调有关部门,指导殡葬服务单位,加强宣传引导。各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单位均提前准备,全员上岗,充实一线人员力量,配备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设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服务质量,全力应对群众祭扫高峰。
网友 "12374rff" 问:听部长说,还要对公墓进行年检,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希望也能公开相关信息。
对于公墓年检制度,早在1995年《民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清理整顿非法经营性公墓的通知》中指出,经营性公墓开业后,应以殡葬管理部门为主,逐步建立年度检查验收制度。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公墓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公墓的年度检查制度,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公墓年度检查工作。
近年来,各地认真按照《通知》要求,对辖区内公墓严格执行年度检查制度,并结合日常监管,对一些公墓违规经营行为及时进行了纠正,对严重违反国家殡葬法规经营的,要求停业整顿,甚至予以取缔。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公墓经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也较好地维护了丧属的权益。
"清风思故人"、"feitain"、"九斤老太"等网友提到:祭祀故人的传统习俗应该继承,但祭祀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切不可抱着烧纸的陋习不放,也不能采取低级趣味的方式。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方面,民政部门有哪些具体措施?
我国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清明祭扫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不乏优良的传统美德及维护家庭和睦与社会关系和谐的积极有益成分,也存在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
针对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丧葬和祭扫方面的陋习问题,一方面,民政部门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尤其是利用每年清明节期间,通过殡葬服务单位、殡葬社会团体、群众自治性组织等,将群众创造的许多文明健康的丧葬和祭扫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一些地方还把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殡葬新风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的规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进行动员教育,营造殡葬改革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会同文明办、市容市貌管理等部门,及时制止烧纸化钱、招神引鬼等不文明行为;同时,配合工商、物价等部门,对殡葬服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及时查处制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的厂店、摊点,规范丧葬用品价格,净化丧葬用品市场环境。今年,"文明祭扫"还被确定为清明节工作的主题之一,目的是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扫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尚,并希望各地能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引导群众文明祭扫,不断创新祭扫方式,使现代文明、健康时尚的方式得到推广和普及,使"文明祭扫"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积极的宣传引导下,健康文明的丧葬和祭扫方式在各地不断涌现,并逐步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焚烧纸钱、纸扎祭品、燃放鞭炮等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的做法,逐步被进献鲜花、种植纪念树、播放纪念音像等方式取代,一些现代时尚的祭扫方式如居家祭扫、网上祭扫、代理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也在各地不断涌现。这些做法表明,人民群众的丧葬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尊重逝者、重视孝道、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被进一步发扬的同时,那些封建的、腐朽的、低俗的陈规陋习也在被文明现代的丧葬和祭扫方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