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时火速救援 104小时幸运生还
——河南消防官兵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新华社四川什邡5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叶建平 刘海 苑坚)5月16日22时40分,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科学营救,河南消防官兵在四川什邡市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埋长达104小时的幸存者。这名幸存者生命体征稳定,基本没有外伤。
16日11时,记者采访途经什邡市洛水镇,看到不远处一批消防官兵正在垮塌的一化工厂里搜救被埋群众。突然,一名消防官兵跑到记者车前说:“前面废墟里还有人活着!”
记者立即跟着他前往搜救现场,看到一辆吊车正小心地吊起巨大的混凝土块,几名消防官兵全副武装在废墟旁待命。记者走近搜救现场,一名消防队员把记者挡在了安全线外,他说:“这里比较危险,请不要靠近。”
正在现场的河南省消防总队宣传处康建国说:“这里是化工厂的俱乐部,此前我们已在这里开展过一轮搜救,已成功救出好几个人。今天11点,我们用生命探测仪时又发现里面还有两个生命征兆,经过地形勘查和专家研讨,确定了被埋人员的位置,决定从俱乐部走道入口处开挖,但上面有一些大的水泥块需要清除。”
经过2个多小时的吊卸,记者看到,走道入口处的巨大水泥块已被小心地挪开。5名消防队员携带着工具随即爬进入口进行手工作业。他们携带着液压剪、千斤顶和腰斧等工具,一点点地向被埋者靠近,消队队员每5人一组轮换作业。
康建国解释说:“这是消防人员正在凿通道,被埋者大约在离入口3米处,上面还压着许多水泥块。这时我们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只能用这些工具小心翼翼地往里刨,还得用千斤顶把通道撑住,因为刨开一个小石块都可能引起再次垮塌,被埋者和救援人员都很危险。”
20时30分左右,记者发现,进去作业的消队队员换成了3人一组。康建国说:“越往里刨,开凿的作业面应越来越小,否则很容易引起垮塌。所以能同时进入的队员也就越来越少了。”21时左右,记者发现,此时进去作业的消防队员又换成了2人一组。
22时左右,现场一名专家叫了一名队员的名字,一名身材瘦小、高约1.6米的小个子消防队员来到了入口处,开始独自往通道爬去。大约又过了20分钟,记者从康建国的对讲机里听到那名队员正在汇报:“看到人了,缩在那里。”
又过了20多分钟后,记者看到,在走道入口处,被埋者趴在那名小个子队员背上,被其他几名消防官兵一起拖了出来。现场一片欢呼,被埋者不断地瞅着周围的人。这时,一名消防队员立即用白布将他的眼睛蒙上,并被几名消防官兵用木板抬上了救护车。
记者跟随救护车来到洛水镇临时搭建的野战医疗所,医生张丰深经过初步检查称,生命体征稳定,基本没有外伤。至此,河南省消防总队继15日成功救出被埋72小时的幸存者后,又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埋104小时的幸存者。
据了解,这名被埋人员名叫李青松,是化工厂俱乐部的服务员。目前,废墟里还有一名被埋者,与李青松仅“一墙之隔”。由于里面环境复杂,立即开展营救危险太大。消防官兵已通过墙下的缝隙向她提供食物、矿泉水和水果,并轮流值守向她照手电和呼叫,让她有信心等待营救。
17日1时,记者再次来到河南消防官兵驻地,有关专家仍在研究营救方案。营救行动将于17日8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