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今日中国 中国概况 国家机构 政府机构 法律法规 政务要闻 公文公报 政务互动 政府建设 人事任免 新闻发布 部门服务
文 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由于地震灾区特殊的地质情况,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广大网民对此十分关注,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建军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为广大网友介绍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及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措施以及进展情况。欢迎您,姜司长。[05-31 15:00]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姜建军]你好,网友们好。[05-31 15:01]
[主持人]姜司长,国土资源部是什么时间得到的地震灾情的信息,而且第一时间做出了怎么样的反应呢?[05-31 15:03]
[姜建军]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部长徐绍史就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和四川省的国土资源厅的厅长通了电话,了解震区的情况,另外就是慰问一下当地国土资源系统,情况怎么样,也通过这个慰问一下灾民,同时也是希望他们镇静下来,组合好我们自己的队伍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去。那个时候通电话是很困难的。[05-31 15:04]
[姜建军]还有一个问题震区有的时候通信信号不好,由于有余震,他们可能打办公室电话也非常困难,人们对这样的强地震还是第一次经受。[05-31 15:05]
[姜建军]另外,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当天的下午参加了中央以及国务院会议以后,晚上十点多钟回到了部里面连夜召集会议来部署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工作,迅速地启动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前线指挥部,这个指挥部的主要组长就是由我们部长担任,我就作为前线指挥部的成员之一,他们有的是从外地转到了成都灾区,我是13号才到达的灾区,一直到了四川以及甘肃、陕西受众灾区。[05-31 15:10]
[主持人]您13号到达了什么位置?[05-31 15:13]
[姜建军]我13号到达的是成都,14号到达了北川,这一段时间一直在重要的受灾县和市一些重要的受灾地区开展我们的工作。[05-31 15:14]
[主持人]您是几号回来的?[05-31 15:14]
[姜建军]我是27号回来的。[05-31 15:15]
[主持人]应急指挥小组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我们一共派了多少人呢?[05-31 15:14]
[姜建军]整个的抗震救灾我虽然去了15天,但是我们的前线主要是救灾救人,我到了灾区以后确实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就是感到了难过,在前线看到了灾区的一些感到灾情特别的严重。难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强烈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灾区的一些房屋和建筑。比如像北川县城我是三次进去,整个基本是一片废墟。另外,沿途我们看到了一些农房基本成为了废墟。 [05-31 15:15]
[姜建军]第二、地震导致了对公路的破坏,我们以前从绵阳到北川县城的公路,很多地方由于地震的原因开裂,形成了一条条的裂缝,有的公路面有鼓胀,可想大自然地震的力量。第三、地震摧毁了一些通讯设施还有我们的一些电力设施,我在北川县城后来看到了一个变电站那简直是一片废墟。[05-31 15:16]
[姜建军]第四、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绵阳的北川也好,江油也好,德阳什邡等地,我们都发现了大量的滑坡,还有岩石的崩塌,有的滚石达到了20多吨,这个对于抢救人员的交通上来说是非常不利的。[05-31 15:17]
[姜建军]第五、也就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因为受震灾区都位于一些山谷里面,山谷里面既是可以修公路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一些河流小溪的地方,整个地区是嘉陵江、涪江交汇处,在一些河沟里由于滑坡、岩石崩塌,堵塞了河流形成了堰塞湖,目前就是在这些灾区里面已经发现了40多个。这就是一些灾情,直接给我们特别难过的就是地震摧毁的房屋里面我们导致了一些大量人员的伤亡问题,这是一个情况。 [05-31 15:17]
[姜建军]第二个我主要是为我们救灾场面感动。我看到了、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的高度关怀,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到达了灾区。另一方面,在灾区我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从解放军战士到我们的武警,到我们的消防干警,还有民兵预备役,更可爱的是我们以及国际的一些红十字协会,以及我们的志愿者。[05-31 15:19]
[姜建军]我在北川遇到了有六位志愿者,我是在14号那一天当时遇到的这几位志愿者是来自乐山的,他们在12号的时候得到了这个消息然后到了震区救出了五个人,他刚给我们介绍完了以后,对面有解放军战士说你们志愿者能不能帮我们再搬搬东西啊,然后他们又去搬。所以这个场面特别的让人感动,也让我们感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公务员来说,我们面对这些志愿者来说,我们应该做得更多更多才对。[05-31 15:19]
[姜建军]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看到了在一些灾区里面,被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一些情况,在大灾难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自信。我们在北川的时候遇到了一个20多岁的姑娘,她满身是灰,自己就走出来了,她自己爬出来了,发现了自己的母亲没有了,然后她又把自己的母亲找到了。一般的人自己出来了就会赶快往上走了,她又找到了她的母亲,后来她自己又受伤了。我就觉得这种救灾场面的亲情和友情让我非常感动。[05-31 15:20]
[姜建军]第三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得更多的。我们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指示我们派出了4个专家组,围绕着德阳,受灾地区一个组到成都市,主要是都江堰这个地区。另外,我们派出了到北川、安县、江油等地方,我们还派出了到广元这个地方,后来我们赶到了北川。我们抵达了我们可抵达的县,到县城里面,到急救点,我们到达的就是救灾人员去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主要就是救人。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救援人员,我们的部队来了一天也需要安置场地,同时那些汽车怎么样停留的问题。[05-31 15:22]
[姜建军]那些被救人员如何安置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受伤,但是被困在里面逐步疏散,就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地震形成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我们这些被救人员的安置地是否安全。这条生命线我们已经打通了,是否还在威胁着我们的救援人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时是余震不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那些滑坡和滚石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移动的。所以我们主要围绕这个方面,四个工作组开展工作,进行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巡查。其次根据我们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置地结合起来,迅速地提出一个预防措施,第四方面就是和当地的人交换情况,采取应对防范措施。 [05-31 15:23]
[姜建军]我们在北川城南镇看到了消防官兵就是在两条泥石流沟口中间,如果遇到了雨,雨水就会形成泥石流。我们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和他们交换了意见,他们就马上派出了监测人员,我们可以选择这个地方,但是一场强降雨我们就要马上撤出。我们不能导致新的伤亡。 [05-31 15:25]
[姜建军]第二方面,我们的各个部门的人员,比如说交通部门在疏通生命线的过程当中,我们一起和他们参与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们要科学救灾,既要有一股对灾区人民的热情,但是呢,还需要科学的方法。第三、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发现这些堰塞湖不得了,我们找到了防汛指挥部和水利厅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部还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交通、电力各方面都中断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长决定要发挥国土资源部技术优势,利用卫星航空遥感解译图片,了解灾区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供前线指挥部和各个部门救援部队参考,制定救援措施。[05-31 15:26]
[姜建军]我们还有一套技术就是可以派出飞机进行航拍。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尽快地了解地面的情况,这块在灾区一直发挥着作用。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我想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讲讲,也是我们这15天的主要工作。[05-31 15:28]
[姜建军]在这15天里面,部里面在前四个工作组的基础上,感觉不仅要继续完成救人的问题,同时我们提出灾后重建的问题,迅速地调集了国土资源部系统的400多名专家,和受灾省的专家一共大概有800多名的地质技术人员在灾区里面进行地质灾害的巡查和调查。 [05-31 15:29]
[姜建军]一、为现在的救灾人员安全服务。二、为灾后重建提供一些重建的规划选址,临时住处选址,以后长期的住处选址,从地质危害、地质环境等方面提供依据。 [05-31 15:30]
[主持人]刚才您已经讲了很多。据了解,由于地震灾区特殊的地质情况,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公众对此十分关心。[05-31 15:31]
[网友“流泪的世界”]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防范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呢?[05-31 15:32]
[姜建军]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汶川我们所看到的这次地震在次生地质灾害引发的特点,假如说这个地区如果没有人烟的话,我们再去看这个地方地震主要是诱发山体滑坡、山体破碎,山体滑坡会形成堰塞湖。现在是我们叠加了有人类的工程,有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以后,他就有第二类灾害摧毁了建筑、导致了人员伤亡,摧毁了公路、电力和通讯设施,还摧毁了我们农村的耕地,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05-31 15:32]
[姜建军]如果说网民刚才问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防范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我想有一个前提是这样认为,所谓地震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我们首先要从地质方面去认识,地震也好、崩塌、滑坡、泥石流也好,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作用。如果我们叠加了生命和财产,那么它就成为了地质灾害。在灾区我看到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人类可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科学的态度和措施,那么我们可以适应自然,融入自然,就会把损失降得最低最低。 [05-31 15:33]
[姜建军]地震这个事情,包括岩石的崩塌、滑坡,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不可阻挡,必将发生的。包括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微弱的地震的问题,只是强地震的预测目前全人类还是很难准确预测,我说的意思就是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人类可以选择它不发生的范围。 [05-31 15:33]
[姜建军]比如说我们将来的人员聚集的居民区,我们就可以不要把它安排在高山峡谷的一个小平地里面。因为我在北川也看到了这次地震对北川摧毁很厉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地震引发的高山上的滑坡很厉害,对老城区是一个毁灭性的摧毁。所以说,高山峡谷里面的县城我们的人员、城市的建设规模是要控制的,我说的意思就是这些事情是人类不可阻挡的。但是我们可以防范,我们可以减少在大灾强烈的作用面前少受损失。 [05-31 15:35]
[网友“灾区志愿者”]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倒塌和基础设施损坏,震灾过后,我们重建家园应如何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其实刚才您说到城镇的选址问题。网友还说到了:国土资源部门将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部分建筑仍需灾区群众自己选址建设,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供老百姓参考以选择合适的重建地址?[05-31 15:35]
[姜建军]是这样的,现在国务院、包括部门、当地政府都高度重视我们在大震、强震面前如何重建家园,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重建家园首先是要为我们已经失去家园的城市、集镇、村庄,我们选择到了它合适的地方。之所以受到了强烈的破坏,是因为它是断层、断裂带通过的地区,这些地区是需要我们深思的。[05-31 15:36]
[姜建军]可是一些城市是我们祖祖辈辈过去在这里长期生存下来的,我们对自然界有着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那么今天我们从这个惨痛的教训里面必须总结,现在我们国土资源部包括其他各个部门都在认真地分析,现在在开展一项工作,那就是要尽最快的时间,利用空中的技术优势,以及我们地面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专家,要对现在地震产生的情况、产生的灾情进行一次调查,以及对这个地方的地质环境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以后我们迅速分析、总结哪些地区我们还是可以因地制宜,还可以继续作为灾后重建的选址。[05-31 15:37]
[姜建军]有些地方经过我们查明,像有些地区,比如说北川这个地方就比较困难了。然而北川确实又是由我们羌族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地方,我们如何考虑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它灾后重建,能够选择在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个地方要开展工作,所以这是要灾后重建。主要点就是我们一定要避开断裂带,避开高山峡谷,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我们还要考虑将来人员居住区的饮水问题,交通问题等各个方面,还有他们的民族生活习惯、传承等等问题。我们现在还在考虑这个问题。 [05-31 15:39]
[主持人]灾后重建的选址具体方案有没有呢?[05-31 15:40]
[姜建军]现在我们正在做,明天我们要通过远程会商,我们依托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当地的部门一起做,但是需要各个部门配合把这个方案做得更好一些。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我们重要的一些受损失的县城、乡镇。[05-31 15:40]
[主持人]北川这样的城镇是肯定要放弃它的原址了?[05-31 15:41]
[姜建军]目前有许多人有这个看法,但是最后还是要看有关方面的重建方案,我们会从地质环境评价方面提出我们的意见。[05-31 15:42]
[主持人]大家重建的热情非常高,不知道我们的重建方案什么时候能够出台?[05-31 15:42]
[姜建军]6月份中下旬我们要拿出对地质环境的评价,接近7月份吧,最后拿出来,因为我们要做这个地方的资源和环境的评估,以及这个地方的承载容量和建设地质危害评估,我们以及全国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我们的专家进去里面开展工作条件比较恶劣,路不通,滚石也不断发生,目前灾区有强降雨,降雨又会诱发一些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总的来说,我们要尽快地制定,现在灾区目前都是搭建临时住房或者账篷,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人没有他的生产资料,不去干活,社会就很难稳定,一定要给他一个自救的生产方式。 [05-31 15:43]
[主持人]在这里想请教姜司长,有一些县城有很多年的历史,有的是古城,他们的存在是有合理性的,长期以来这些城镇所在的这个位置应该也具有他的合理性吧。[05-31 15:45]
[姜建军]应该说您说的这个是网民的感受吧,我到过北川县城,我看到里面有一些古老的建筑。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有一定合理性,在城中有一些房子就没有怎么破裂,完好地保存在这里。然后就是有一些仿古的建筑可能是新搞的,受到了损失。您刚才说的对,历史上我们的祖宗会选择一些地方,他之所以选择这里肯定有原因。过去有几百、几千人生活在北川是安全的,可是今天我们发展到了几万人容纳到了那里,就会无限地扩张,会扩张到我们的祖宗认为不安全的地方,有这个问题在这里,你提得很好。[05-31 15:46]
[姜建军]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真的要尊重历史,有时候我们在建设一个城市的时候,我们要想想祖宗和前辈为什么没有向这个方面发展,因为他考虑了那个时候他的容量。但是现在也不能说我们后一代完全没有考虑,我们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确实是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一个是我们国家本身的地质和构造就特别复杂,你从地理上看。我国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个台阶,往往像一个阶梯一样。容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05-31 15:47]
[姜建军]我国有南北方向的山、东西方向的山,平地少,而且人多,所以带来了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的困难。我们要给老百姓选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因为按照自然界地质的历史来说,整个地球是46亿年,我们人类只有300万年,山川是在变化的,我们只能说相对安全的一段时间。 [05-31 15:48]
[主持人]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堰塞湖的问题。[05-31 15:49]
[网友“满眼悲凉”]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形成了不少堰塞湖。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如何去防范呢?现在灾区中的堰塞湖情况怎么样?相关疏通工作进展如何?我们看到报道说放弃唐家山一带爆破分洪方案了。您简单说一说吧。[05-31 15:49]
[姜建军]我想世界上的地震一个是在平原发生,一个是在山区发生,这次是在峡谷地带的山区发生,峡谷地带一定是有河流的,在地质历史时期,地震就会诱发滑坡,直接看到的现象就是滑坡堵塞河流。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摧毁公路和堵塞河流,没有人的时候河流堵了也没有人去管,在水涨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溃坝,但是也会形成堰塞湖。我举例说明一下,如果大家到了陕西翠华山那里有一个堰塞湖,实际上就是经过了很多年,在一两百年以前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状态。 [05-31 15:50]
[姜建军]这次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专家通过调查,判断在整个灾区有30多个堰塞湖,有些小的堰塞湖很快消失了,有的采取了一些措施疏通了。现在就是因为我们灾区居住了很多的人,我们不能让堰塞湖自然的消失,所以我们早期去了以后和水利部门、相关部门沟通了。 [05-31 15:51]
[姜建军]我们作为部门有义务向他们提出,我们共同去参加堰塞湖的排险工作。我在2000年的时候与水利部门一起共同去探讨和治理过西藏易贡的一次滑坡,这次滑坡有三亿多立方米的,形成了一个25亿库容量的堰塞湖,最后泄的时候沿途溅起了30多米高的浪花。那个堰塞湖也是我们采取了工程措施,逐步疏通的,好在下面没有什么。我知道这次堰塞湖,水利部和我们国土资源部都有专家在唐家山那里,我觉得堰塞湖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要采取人工措施疏通,疏通的问题就是尽可能让堰塞湖少蓄水,对下面的危险就小一点,如果形成了,一旦溃坝威胁很大。 [05-31 15:53]
[姜建军]我去过唐家山,它确实是位于峡谷,我想前方的专家认为放弃不用爆破这个问题,他们采取的措施是符合规律的,这个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所形成的物质是碎屑物质,也没有太多的像灰岩体。灰岩体的重石不会往下滚,如果你用爆破方式震动了两边的峡谷,就会越堵越多,所以我认为可能是这个原因,本身构成这个滑坡的碎屑体不是大块的岩体,如果是大块的岩体那就让它停留在那里好了,因为他不容易溃掉。 [05-31 15:57]
[网友“剑舞江山”]据报道,国土资源部门震前已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市)开展了地质灾害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在这次地震中,不少隐患点变成了灾害。请问,既然查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什么不治理? [05-31 15:58]
[姜建军]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不是不治理,我想和这位网友沟通。一个是对隐患点的理解,一个是对整治的理解。我想从三方面谈,一个是我想与网友共同认识什么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滑坡、泥石流这是一种外风化作用,它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它失去了重力,所以只要在山区,有斜坡,哪怕是丘陵地带,它一降雨发生了开裂,水多,重力条件发生了变化,水文条件发生的变化就得滑,所以有的地方没有缝,也会存在隐患。[05-31 15:59]
[姜建军]第二是我们国家山多平地少,南方有很多的人居住在丘陵和山区。第三,农民集中居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灾区进行了调查,不仅政府高度地重视,这些年来我们以人为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避免群死群伤,所以政府投入了钱,调动了全国的地质技术人员,对全国1500多个山地丘陵县进行调查,就是查隐患,主要看是否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斜坡非常的陡峭,下面有重要的集镇,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来查,查出所有的隐患。全国有20多万处隐患,涉及到3000万人,这里面包括我们在灾区里面涉及了17万,可能是危及公路。[05-31 16:01]
[姜建军]为什么不治理呢?这里面治理又分多种,只是一个隐患,并没有下来,他可能是100年以后下来,可能是200年以后下来。还有的隐患点是已经发生的裂缝,我可以稍微做一些事情就可以管好。我们通过避让,如果隐患特别危险裂口很多,进行简单的工程都不行,而且必须离开。搬迁也是防治的一个方面。 [05-31 16:05]
[姜建军]其次就是采取工程措施,那就是投入经费,采取这个工程,我要考虑我的投入要产生大量的效益,如果投入的钱多产生的效益少,不如搬迁。第三、那就是我们要专业监测。比如有的地方深山谷里面有我们国家重点工程,我们通过专业监测,如果滑动的话我们就迅速撤离人员,设施是很难保证的。我们主要是救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要群测群防,就是告诉老百姓我们要先躲避,这就叫做群测群防,所以不是没有治,我们对这些隐患点采取了这些措施。[05-31 16:07]
[姜建军]这一次我们正在调查。第一、对已经查出来的4000多个隐患点的情况如何,是通过地震出现的隐患,还有的是一个诱因之一,我们无法去追责地震的责任了。还有一个就是这次地震又新诱发了一些山体滑坡,最后我们对这个城市的居住空间做一个整体的评估,刚才提出了选址是很重要的,不知道这个网友满意不满意我的回答。[05-31 16:08]
[网友“乐呵呵生活”]我国有很多地方都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这些地区开展工程建设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把地质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05-31 16:09]
[姜建军]我们国家确实人多、平地少、山多、地质灾害多,很多地方都属于易发区。山区风光秀丽,但是潜在着危险,所以人类必须科学地适应自然。网友说得好,我们如何科学地适应自然,我们要开展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年的实践总结成了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一本帐是还旧帐,这些年各级政府在加大投入。另外一本帐目,就是今天的人们不能给后人留下一笔新帐,不能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到灾害体上,我们在条例里面说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一点推动起来,过去是感觉到非常难的。[05-31 16:09]
[姜建军]因为人们不认识,我们看到了这次地震给许多人一些警示,所以要防范这些,无论是集镇、村镇、县城建设都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以后避免的是把财产、把生命搬到这种灾害体上,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已经有解决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我们将共同遵守条例、执行这样一个制度,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非工程措施来防范自然作用带给我们人民和国家的财产损失的。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做。[05-31 16:11]
[网友“歌唱自己”]目前灾区地质灾害还时有发生,对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地质灾害发生时,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应如何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在遇险的时候如何开展自救与互救? [05-31 16:11]
[姜建军]这个问题主要的一句话那就是说,通过这次地震我感觉到了,我们今后应该设立一个地震防治知识的宣传,不能是我们受了大灾以后才醒悟。这次我在灾害现场发现了一个场面,那就是孩子喝的墨水,他懂得防范的知识。还有一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很多人要唱歌,他说我们不能唱歌,没有唱歌可以积累很多的体力。我想,有些东西说他是幸运,还有一方面应该说他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使自己的生命延续。[05-31 16:12]
[姜建军]这次的救灾过程当中,我觉得从整体来说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一个是取决于对防范知识的宣传,过去我们开展过培训行动,有些人有了一些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知识以后,迅速地报告给了村长。去年,我们在达州、岩门村那些地方,由于一个农民及时地报告,我们保护了500户,2000多人的生命安全。我的意思就是要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这次我们到了灾区以后看到了国土系统迅速发了一些小册子,这就是一个如何预防地质灾害的。[05-31 16:14]
[姜建军]我觉得当时我们有两个问题要关注,一个是我们的救援人员自己如何防范,好多的你放在了一个滑坡底下,这不就是给灾区添乱了吗?这就又形成了伤亡。我在北川县城发现了,我们救一个人员多么的艰苦,跑下去,挖几十个小时,再把他放到一个不安全地方,当时是有这种情况。所以这里面就是说,一个我们本身救援人员不一定有相关部门,包括我们这次配合做,同时我们要马上进行宣传。从长期以来看,我们在这些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人们中要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发挥他们自己的自救能力,我们才能打好地质灾害这场群测群防的战争,才能减少地灾对老百姓的损失。 [05-31 16:14]
[主持人]我觉得这些小册子应该多印发一些尽可能多的老百姓手中。[05-31 16:16]
[姜建军]但是我感觉我们应该发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确实老百姓要经常用,这一次我们发现了人们一遇到了地震就拼命往楼外跑,这也不一定是很正确的方式,一定要躲在有承重能力的墙或者厕所里面,我这次发现了只要有干净水,有抗震性能的墙还是倒塌得少,所以我们要总结一些规律。包括这一次我看到了农村,对将来我们在重建家园,在活动断层带和山谷地区,我看到了单瓦的全部被损毁了,有的地方瓦撒了,但是房子没有关系,这就说明了我们城市一些地方按照一些国家的设防标准进行了建筑,农村也一定要有一个设防标准。[05-31 16:17]
[姜建军]好在这一次地震的时间发生是在白天,如果发生在晚上,我们可能看到的伤亡更多,因为那些农民的房子几乎都倒 ,他是单砖瓦的,一晃动就倒塌了。这是我们一个教训,需要我们总结的。包括对北川县城里面局部地带,还是有好的,也就是你问到,为什么我们的祖辈、我们的传统也是选择在这里生活,因为他在那个时候相对空间、相对人员少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考虑了一个问题,地质环境的容量。 [05-31 16:18]
[主持人]那个位置怎么样是安全呢?是什么道理呢?[05-31 16:19]
[姜建军]很多的城市离不开山,但是地质人员是可以看出来的,两边的山如果不是陡的话,已经没有力量了,它滑坡的力量没有形成。但是如果两边是悬崖绝壁的话,那个易贡滑坡就是海拔5000米的一个滚石,3万立方米形成了3亿立方米,如果这个滑坡是在我们内地,比如说像西南,哪个地方八公里没有人呢?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死人,因为是在易贡那个山谷里。 [05-31 16:19]
[姜建军]这次北川也是在比较陡的山谷中,这次地震是发生在谷地的。我们不能在山谷中间建房子。而且这次强八级地震,我们看到了有一些房子是好的,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思考的,我们所谓看到的北川老城区还有周边的例子,所以我觉得人类在自然面前,只要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到的科学发展观,去开展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条途径的,我们只要认识地震的规律,科学地去适应,才能使我们和自然界一起和谐相处下去。[05-31 16:21]
[网友“草木皆哀”]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一些前兆信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百姓如何辨识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05-31 16:22]
[姜建军]谈到了地质灾害知识,这里我们大家又讲地震,又讲地质灾害。地震的前兆信息我在这里就没有办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本身确实也是我们人类世界面临的难题。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这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外风化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如果下面有人员就要起到破坏作用。地震发生之前是有前兆的,如果前面有一个池子里面的水很清,后来又很混了。其次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路,突然发生了鼓胀,这可能就是一个滑坡的前兆。[05-31 16:22]
[姜建军]另外还有一个,一般滑坡的时候,动物也有一些感觉,鸡、鸭、狗不怎么安宁了,这个事情也要值得注意。当时有一个地方老百姓跑出来的时候就是听到了狗叫,他以为有小偷要偷他的财产了,他一出来以后滑坡就下来了,他的生命被保住了。因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已经告诉了我们在各地的老百姓,你后面是一个隐患点,后面是一个滑坡,当我们发出强降雨的预报的时候,地质灾害提前预警预报,你一定要关注,当天晚上最好就别在这里睡觉了,等雨降完了以后,我们再去观察一下,这就是我们老百姓应该了解的,了解了这些灾区居民应该了解的知识,就能保护自己。[05-31 16:25]
[网友“与你分享”]据了解,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向灾区免费发放了一批滑坡简易警报器。请问,这种警报器便于老百姓使用吗?对灾区预防地质灾害是否起到了作用? [05-31 16:28]
[姜建军]这个道理就和门铃一样,滑坡有一个前兆,比如说一个很完整的山体,承受不了了就会开裂,他不会一下子就破裂,会一点一点逐步达到很大,因此我们的警报器会放到可以观察裂缝的地方,一个是放到我们自己的屋子里,如果是在墙壁里面,如果你的房屋产生裂缝,随着烈度的加强就有危险性,我们把警报器放到了裂缝里面,如果裂缝增大,警报器就会叫,警报器叫了,你就会按照以前的撤退路线走,保护住生命。这是一个非常简易的自动报警器,如果有开裂的情况,警报器会及时发出警报。 [05-31 16:28]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司长回答了这么多的问题,非常感谢网友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05-31 16:30]
[姜建军]谢谢。[05-31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