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15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网友问,说到高产,我们就会想到技术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袁隆平发明的技术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效果。有些网友一直有个想法,下一个袁隆平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就是这么好的技术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农业部在推进技术开发以及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胡元坤]从我国情况来看,在耕地资源减少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保持粮食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道路。围绕这条道路,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粮食生产走过的路程。从改革开放到今年30年间,粮食先后跨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在跨越四个台阶的时候,突破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每跨上一个台阶,除了其他方方面面因素共同作用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有一批突破性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所以我们也认识到,下一步要推进粮食再上新的台阶,还需要在技术上面做更多的文章,不仅需要开发带有革命性的突破性技术,还要对现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促进技术的整合和升级,这也是一种技术研发的过程,集成也是一种创新。还有一个就是,不管是集成技术还是突破性技术,我们都要加快推广。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这项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比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它有一项叫“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的技术,这是一项旱作节水技术,主要是通过覆盖地膜达到保墒、保水的效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自然降水,从而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的问题。地膜覆盖技术在80年代的时候就在推广,现在这个技术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提升,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成效非常显著的技术,在玉米方面使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增产20%—30%,近几年来,甘肃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大力推广这项技术,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现在这项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8%。
我举的是一个例子,实际上这些年在技术推广方面,农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再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们从2005年在全国推广这项技术。从试点开始,然后逐步扩大,到今年这项技术已经推广到了1861个县,占到全国三分之二的农业县,技术的增产增效效果也非常明显。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