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各地人事部门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9日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北京、天津、福建、贵州、甘肃等地的人事部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区域合作等手段,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贡献力量。

    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积极发掘人才市场的内在潜力,创新服务方式,为毕业生和招聘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北京从2月16日起,启动了“首都人才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采取“网络+现场+报纸”三位一体的方式,计划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举办50余场网上招聘会、100余场现场招聘会和《北京人才市场报》平面媒体招聘会,预计将有万余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近8万个工作岗位。天津的“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收档案保管费,并为困难企业减免人事代理费。福建省将建立就业指导专家库,举办全省就业指导人员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甘肃省则将重点放在促进校地、校企合作上,将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小型、可靠、求实的供需见面、双向洽谈活动,并积极开展网上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服务,为供需双方远程见面和网上洽谈提供便利。

    随着农村基层日益成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各地也加大了对毕业生服务基层的引导力度。天津市加强了对“三支一扶”人员的招募力度,并努力落实优惠政策,做好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单位近日组成慰问调研组,深入农村基层对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进行了慰问,并对基层就业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详细了解相关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和各地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甘肃省则将围绕面向群众的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开展地方项目,开发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并在社会保险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推动区域合作作为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法宝”,也日渐得到各地人事部门的重视。北京市希望发挥京津冀人才合作一体化、全国大中城市人才联盟的合作优势,把本地的就业服务和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的就业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国21个大中城市联盟的网络链接。甘肃省则提出建立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的联系,将急需的毕业生人才引进来,将相对富余的毕业生人才资源有计划的输转出去,形成一个血脉相连、亲邻相帮的输转链条。

    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是各地人事部门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北京市人事局要求毕业生主管部门和各区县承办单位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来自就业困难群体、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对本区县生源毕业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逐一推荐,保证每人至少推荐一次;对身体残疾、专业特殊等有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推荐和帮扶;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只要有就业意愿,就要争取实现100%就业。甘肃省今年将拿出两个亿,扶持近年来未就业的4000多名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

    在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新出路的同时,各地各级人事部门也不断加强同高校及企业的联动。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宽松稳定的就业市场,疏通毕业生配置渠道;鼓励各级各类国有控股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积极吸纳毕业生就业。甘肃省人事厅厅长庞波说:“只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落实责任,加强合作,制定和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毕业生就业就不会是一个难题。”

 
 
 相关链接
· 2008年全国共完成5.6万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解读国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 尹蔚民:抓住机遇 推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持续发展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优惠政策助大学生创业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就业形势、对策和建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