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4日19时30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刘振秋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药品价格管理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有网民反映降价后许多药品消失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振秋]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前一段包括媒体也反映,药品降价后从市场上消失的问题,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且组织了专门的调研,从调查情况看,市场上确有部分药品出现了断档、脱销的现象,但数量是有限的,大概只占了不到5%,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本身用途比较特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的药品,比如一些金属中毒的解毒药等;二是临床用量很小,但是企业生产一次可供临床使用多年,由于产销衔接上的一些问题,就可能造成市场和销售的脱节。
另外,媒体反映的一些药品消失,主要是一些具体品牌的消失。一般都有其他企业生产相同成分的产品供应,只是品牌不一样,但是消费者和医生处方习惯上都愿意用一些过去常用的牌子,这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些降价药,特别是一些廉价药,有的在高等级的医院买不到了,而是转到了农村市场上去了。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中央电视台曾专门进行了专题采访,并且进行了报道,网民可以到国家发改委网站查询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