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通过多种手段把暴雨及其他灾害信息传播给所有人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5日 09时23分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郑国光]暴雨的局地性特别强。比如最近发生在甘肃岷县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的人员伤亡。其实气象部门作出了预警,它的范围很小,最大降水量只有72毫米,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引发山洪灾害。作出预警以后也撤出了很多老百姓,如果暴雨预警提前3小时、提前6小时作出预警的话,就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人员,采取一些避灾的措施,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

    [主持人]我们可能提前了6小时,准确率提高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怎么能够有效的获知这个信息?

    [郑国光]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怎么样提高暴雨预报信息的覆盖率,还有就是怎么提高暴雨发布预警的及时性。通过各种手段,把暴雨信息以及其他灾害信息能够传播给所有的人群,特别是易于受到灾害影响的人群当中。除了我们过去通过广播、电视,气象部门现在又在一些乡镇安装一些电子显示屏、一些大喇叭,还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员,我们把一些信息直接传递到乡村信息员,由信息员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说敲锣,有的是大喇叭来转移人群。

    现在发现所谓土的手段还很有效。比如2010年在四川,就是因为有暴雨天气,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我们通过预警,通过乡村气象信息员,组织了大批人员疏散,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些例子。而且全国现在有49.5万乡村信息员,这支队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其实把这些信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传给广大农民。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