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我国的民航体制改革以后对安全投入有所保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6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9月6日15时,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行业管理,促进民航又好又快发展”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 absentee]局长你好:我是一名普通民航职工,比较关注民航安全问题,以下观点也不完全,希望批评指正。民航体制改革后,凸显一些问题。首先,在改革之前,我们见到的是一个高效精简的运行机构,改革后,部门多了、领导多了、工作协调多了,造成民航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其次,民航安全保障要求较高,为此总局也出台了一些行业标准,在改革之前由于垂直领导,标准执行审批比较通畅,现在条块结合后,标准执行存在地方政府左右的问题,执行打了折扣;同时,企业化后,各民航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必然忽视安全投入或投入不够。第三,在一些关于机场建设的硬性标准例如净空保护方面,以前有管理局审批,对违规或超高建筑可以通报地方政府,行政对行政也较容易理顺,但目前大部分机场对此方面的审批放在企业,企业对行政在此方面影响较小,执行规范难度加大。 

    [高宏峰]过去在民航政企合一的体制下,我们管各个方面的问题,那时候从现象上看总局说什么他们按照办就行了。民航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的一步,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们改革以后的民航体制和国际上都是一致的。从全世界的实践证明,民航的管理体制,恐怕就目前阶段来讲还要走这样一条路。

    当然,改革之后刚才网友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矛盾确实都凸显出来了,我们也很关注。所以改革之后我们首先关注的还是安全问题,关于安全投入的问题民航总局是抓得很紧的,而且我们的各项规定也都是非常严格的。比如买飞机,你必须符合国际上的标准,比如说美国FAA的标准,或者欧洲JAA的标准,也要符合中国民航总局的标准。再有我们为了加强安全工作要求在飞机上加装一些安全设备,这是指令性的,不执行不行,不执行就不允许飞机投入运行,比如飞行品质监控系统等等,各个航空公司已经配备到位。再比如911之后对机舱门都要进行改装,一个机舱门5万美元,全国一千多架飞机,这些投入也是很大的。

    我们所有的安全规定都是强制的,包括机场,比如违禁、安检措施,都是要配齐的,如果配不齐就不能投入运行。所以我们在安全问题上抓得紧,规章比较完善,而且都是强制性的,所以航空公司如果在安全问题上不加强投入那你就不能运行。我们对新成立的公司也提出一些要求,包括运行情况,如果你运行的情况不佳,难以保证安全,那我们在他的审批上就要进行限制,目的还是为了安全,所以这套体制对安全投入也是有保障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