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14时30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杜昌文和安徽省太湖县图书馆馆长曾玉琴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关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
[网友 城市风标]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实施5年,这5年来,文化工程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多少人受益?
[周和平]一是网络的发展比较快。从网络的情况来看,每个省都建立了分中心,一批地(市、县)也都建了分中心,到基层县、乡两级,特别是农村这一级,现在我们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共建基层点达到35万多。
二是资源得到不断丰富,已经达到65个TB(1TB相当于近一千个小时),所以65个TB是6.5万个小时,其中国家中心建了13TB,地方中心建了52TB。
三是传输方式不断拓展。原来我们设想是通过互联网、卫星、移动硬盘、光盘等方式,而最近几年各地有很多创新,一个创新就是利用IPTV模式,所谓IP是计算机宽带网络,所谓TV是电视,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宽带网络传输信息资源,终端利用电视机加一个机顶盒接收。这个模式在一些省推广以来,由于它操作比较便捷,图像清晰,效果很好。再一个就是数字电视模式。刚才我谈到数字电视已经有25个城市1267万户在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播出,信息量很大,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还有一种模式是通过有线电视模式进行播出。
四是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像上海,共享工程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城市的宽带网传输这些资源,为基层服务,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随着我们国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地还会创造出很多新的模式。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