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9日15时,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林生态组组长秦玉才和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吴晓松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有网友有这样的担心:原来种粮的坡耕地大量还林,国家又要拿出粮食直补农民,退耕还林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吗?
[秦玉才]我们近8年来退耕1.39亿亩,但从近年全国粮食产量来讲,特别是西部退耕还林比较多的省,这些省粮食总产没有减少,有的还增加了。举几个例子,内蒙古乌兰察布,实行进一退二还三生态建设发展战略。什么意思呢?就是建设一亩水浇地,退两亩沙化坡耕地,还林还草还牧。从1994年就开始退耕,现在已经退耕了1200万亩。通过大力发展草畜业,在耕地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粮食总产由1994年的6.4亿公斤,去年增加到11.5亿公斤。另外,农民纯收入从745元增加到1838元。
另一个例子就是延安市,这几年退耕还林面积是比较多的,去过延安的人都知道,这几年山变绿了,农民增收了,退耕还林490万亩。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塑料大棚这些棚栽业。粮食总产从正常年份的每年6亿公斤,现在提高到7.5亿公斤。农民收入也增加了,从1998年1350元增加到去年的2200多元。从这些例子来看,虽然退耕了,但是通过调整结构,粮食增产了,农民也增收了。
[吴晓松]网民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质疑,就是退耕还林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分析,我们国家连续三年大丰收,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通过有关实例分析,有些退耕还林地区粮食增产原因有这样几项。
第一,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大多是粮食低而不稳的陡坡耕地和沙化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第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了现有耕地。
第三,退耕还林促进了生态要素向现有耕地转移。像北方原来经营10亩,现在经营5亩,所有生产要素都向这里集中,促使单产提高了。
第四,过去是粮食补助,现在是现金补助。所以对粮食安全,目前来看没有产生威胁。
[秦玉才]从我们了解来看,农民退耕都是陡坡耕地,真正的口粮田、水田并没有退。所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