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目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9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9月19日15时,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林生态组组长秦玉才和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吴晓松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

    [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吴晓松]退耕还林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通过这一年的政策研究分析,主要是这样的。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补助将陆续到齐,原定是8年、5年、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将陆续到期。但是要保证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解决好农户的长远生计确实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退耕还林补助到期,有一部分农民生计存在困难。这些退耕农户的生计状况,通过归类分析总结以后有三类。第一类,有64%左右的退耕农民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因为有其他的稳定经济收入,对退耕补助的依赖程度比较低,所以其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第二类,有26%左右的退耕农民因为收入不太稳定,对退耕补助依赖程度比较高,其生计将会出现困难。第三类,有10%左右的退耕农民因基本口粮田不足,缺少生计途径,生活将会出现困难,这些农民一直是国家扶贫济困的重点,这几年靠退耕还林补助暂时解决了温饱,停止补助,人均收入又将回到当地的贫困线以下,生计肯定要受到影响。 

    第二,巩固成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较长时间。退耕农户为生态建设贡献了耕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补助,但是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生计问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改善,退耕还林虽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是这种转移还不是十分稳定的,基础还很脆弱,国家对农民实行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但是相当一部分退耕农民的收入还是主要依靠阶段性的政策补助,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还刚刚开始,林权制度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  

    第三,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把一些缓坡耕地进行了退耕,这些都影响了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个别虚报面积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完善政策,部分退耕农民生计将受到影响,对取得的成果难以巩固。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