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国务院最近决定再安排2000多亿元资金,用于今后8年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今天我们演播室为大家请来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林生态组组长秦玉才和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吴晓松,两位嘉宾将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欢迎两位嘉宾! [2007-09-19 15:00:00]
[主持人]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实施8年了,网友想知道该工程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 [2007-09-19 15:01:54]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林生态组组长 秦玉才]各位网友,下午好。我就退耕还林实施8年来取得哪些成效回答网友。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这个战略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史上一项重大壮举,也是一项惠民的重要工程。8年来,各有关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体有这样几个特点。 [2007-09-19 15:02:25]
[秦玉才]第一,总量大。到去年底,全国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1.39亿亩,配套的荒山荒地造林1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第二,范围广。这个工程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共涉及3200万农户,1.2亿农民。第三,质量高。从国家林业局去年对造林实际核查,2005年度的退耕还林面积核实率为98.5%,核实面积造林合格率为94.1%。从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到2004年,退耕还林面积核实率为99%,核实面积造林合格率为95.6%。从上述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造林的质量是很好的。  [2007-09-19 15:04:18]
[秦玉才]退耕还林惠及亿万农民,工程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一,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首先遵照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安排在15度到25度陡坡耕地。8年来,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工程实施的一些重点地区,如内蒙古提高近4个百分点,陕西延安市提高近25个百分点。现在到延安,特别是到吴旗去看,都可以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2007-09-19 15:05:11]
[秦玉才]第二,增加了农民收入。因为退耕还林补助发到千家万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益。8年来,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平均每个退耕农户是3500元左右,这成为退耕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西部地区,我们统计400多个县,退耕还林补助占到农民收入的20%左右,像宁夏、云南一些贫困县,可能要达到45%。 [2007-09-19 15:11:28]
[秦玉才]第三,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之后,农民更多地可以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可以发展后续产业,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另外,农民也腾出时间外出打工或者搞些副业,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结构,种一些经济林,发展一些林果业、盆栽业,这些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007-09-19 15:12:41]
[主持人]今年到目前还没有下达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今后是不是就不再搞退耕还林了? [2007-09-19 15:13:30]
[秦玉才]退耕还林这项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近几年来,农民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是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少数地区农民的长远生计还没有解决好,一些地方农民吃饭、增收、烧柴也存在问题。另外,前几年栽的树基本上是处于幼林阶段,还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巩固成果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应该说今年的退耕还林任务已经下达了,只是安排了荒山荒地的造林。按照国务院要求,原定“十一五”期间的2000万亩规模是不变的,除去年安排400万亩以外,其余是暂不安排。暂不安排是什么意思呢?说明退耕还林不是停止,不是不安排,只是进行结构性调整。 [2007-09-19 15:14:16]
[秦玉才]像今年作为退耕还林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的荒山荒地造林,计划刚刚下达,退耕还林工作重点要转到巩固成果上。从退耕还林本身来讲,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务院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来制定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这个工作我们正在开展,各有关部门、各有关省区市正在开展调查摸底情况,汇总之后我们还要进行认真地分析总结,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退耕还林计划。 [2007-09-19 15:16:57]
[主持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 [2007-09-19 15:18:22]
[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吴晓松]退耕还林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通过这一年的政策研究分析,主要是这样的。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补助将陆续到齐,原定是8年、5年、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将陆续到期。但是要保证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解决好农户的长远生计确实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007-09-19 15:19:08]
[吴晓松]第一,退耕还林补助到期,有一部分农民生计存在困难。这些退耕农户的生计状况,通过归类分析总结以后有三类。第一类,有64%左右的退耕农民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因为有其他的稳定经济收入,对退耕补助的依赖程度比较低,所以其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第二,有26%左右的退耕农民因为收入不太稳定,对退耕补助依赖程度比较高,其生计将会出现困难。第三类,有10%左右的退耕农民因基本口粮田不足,缺少生计途径,生活将会出现困难,这些农民一直是国家扶贫济困的重点,这几年靠退耕还林补助暂时解决了温饱,停止补助,人均收入又将回到当地的贫困线以下,生计肯定要受到影响。  [2007-09-19 15:20:20]
[吴晓松]第二,巩固成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较长时间。退耕农户为生态建设贡献了耕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补助,但是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生计问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改善,退耕还林虽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是这种转移还不是十分稳定的,基础还很脆弱,国家对农民实行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但是相当一部分退耕农民的收入还是主要依靠阶段性的政策补助,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还刚刚开始,林权制度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  [2007-09-19 15:21:36]
[吴晓松]第三,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把一些缓坡耕地进行了退耕,这些都影响了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个别虚报面积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完善政策,部分退耕农民生计将受到影响,对取得的成果难以巩固。 [2007-09-19 15:23:10]
[主持人]国发25号文件下发后,网民非常关注,那么,为什么要继续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任务又是什么? [2007-09-19 15:25:01]
[秦玉才]为什么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是鉴于退耕还林补助政策8年将陆续到期,要巩固好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要保证退耕农户当前生活,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正像刚才吴司长所讲的,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从现实来讲,要解决农民当前生计问题和长远生计问题。所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完善退耕补助期,这是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出发,是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出发,是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祖国生态屏障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次政策的完善,我觉得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09-19 15:25:08]
[秦玉才]另外,这次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它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两个确保”,一个确保就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要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等现象再次发生。第二个确保就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解决。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包括补助等措施,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确保农民生计很好地解决。  [2007-09-19 15:26:23]
[主持人]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那有农民网友问: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给予退耕农户适当补助的期限是几年?补助方式与以前相比有没有变化? [2007-09-19 15:27:28]
[吴晓松]近期国务院发的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规定,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到期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也就是退耕还林第一轮补助到期后,再按新的标准补助一个周期。这个标准是还生态林再补8年,还经济林再补5年,还草再补两年,补助的标准为: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和北方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补助生活费20块继续直接补给农民,并与管护挂钩,各地可结合实际,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方式和现行政策一致,没有变化,凡是2006年底以前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要从2007年起发放补助,2007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发放补助。 [2007-09-19 15:27:50]
[主持人]这样的直接补助标准和补助期为什么全国没有统一?政府是如何考虑的? [2007-09-19 15:29:34]
[吴晓松]主要是这样考虑的,从每亩退耕补助金额来看,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不一致,直接补助标准前面已经说了,主要考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同,也就是占有的耕地数量不同,每亩的产量与收益也不同,因为南方的亩产量高,北方的亩产量低,南方人均耕地少,北方人均耕地多。还经济林和还草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还生态林没有效益,是根据植物的预期收益和见效时间规定的补助年限。  [2007-09-19 15:30:08]
[主持人]公众和媒体对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生计问题特别关注,请问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 [2007-09-19 15:32:09]
[秦玉才]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主要措施有三条:第一,继续对退耕农户进行直接补助。刚才吴司长介绍了标准,按照现行的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要继续安排资金,按照南方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北方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要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现金补助。但是各地因为情况不同,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基础上,可再适当的提高补助标准。特别是像四川的三州地区比较困难,像这些地方,四川省如果有可能的话,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块钱生活费要继续补助给农户,当然要与管护挂钩。 [2007-09-19 15:33:40]
[秦玉才]第二,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具备条件的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另外,要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中央财政要按照退耕还林的面积来核实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总量,按照8年集中安排,包干到省,逐年下达。 [2007-09-19 15:36:24]
[秦玉才]第三,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国务院25号也要求,在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要继续按照原计划安排,统筹协调,保证相关资金能够整合使用。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渠道的资金还按照原来安排,不能减少。 [2007-09-19 15:36:57]
[主持人]有网友问:为什么不将全部资金直接补助给农户? [2007-09-19 15:37:49]
[秦玉才]刚才介绍了一些退耕还林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最根本的是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就是要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吃饭、烧柴、增收这些长远发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再补助8年到期还是没粮吃、没柴烧、没钱花,回头他还砍树,所以要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中央决定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从明年开始,中央要集中8年安排,资金总量有900多亿,主要用于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建设,用于改善退耕农户的生活、生产基础条件,再加上现有的支农、惠农资金支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口粮田、烧柴、增收这些长远发展问题,要真正确保补助期结束后,退耕农户的生计不再出现困难,使退耕还林地区真正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 [2007-09-19 15:38:51]
[网友 西部,我的未来]每年,国家都要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0斤粮食和200元现金,补助年限为5年到8年。但是,我是甘肃庄浪县人,自从退耕还林以来,我们县却是许诺给农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0斤粮食和150元现金,然而,至今仍未得到一分补助,请问,国家对这部分资金使用的情况是如何审核的,以后,该如何审计? [2007-09-19 15:41:54]
[秦玉才]我们要求兑现之前,国家林业部门要组织核查验收,真正合格了才能兑现现金补助,也包括生活费补助。至于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你退耕了,到现在还没有拿到钱和粮,我们还要和甘肃省核实一下,你这种情况是属于造林不合格的还是属于地方根本没有很好的兑现政策。如果属于前一个问题,你还要继续进行载补种。 [2007-09-19 15:43:09]
[吴晓松]最关键是看有没有列入计划,如果没有列入计划也没法兑现。 [2007-09-19 15:44:28]
[秦玉才]首先,退耕面积要列入年度计划,有计划了才能保障现金的补助能够兑现。另外,造林要合格,这要经过林业部门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兑现。第三,你退了,现在还没有拿到粮食,我不知道你是否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如果没有符合上述条件,还要进行补植补造,验收合格,地方要兑现,如果没有列入计划,也不能兑现。对于资金管理,我们要求地方要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怎么用要及时张榜公布,让农民知道,当地的审计部门也要及时跟踪审计。 [2007-09-19 15:45:04]
[主持人]国家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哪些项目建设? [2007-09-19 15:45:21]
[秦玉才]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第一,用于建设基本口粮田。中央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是一块,另外就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两方面都要给予补助。我们现在测算,西南地区每亩基本口粮田补助600元,西北地区每亩补助400元。我们想力争用五年实现具备条件的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半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西北地区人均不低于两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第二,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农村能源主要是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同时要加强节柴灶、太阳灶的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以电代柴。 [2007-09-19 15:46:17]
[秦玉才]第三,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对居住在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人口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要组织、有计划的实行异地搬迁。第四,加强补植补造。对于干旱、自然灾害损毁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成活率、合格率达不到标准的退耕还林地,要通过补植、补造,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森林经营措施,改善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007-09-19 15:48:32]
[主持人]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原拟安排的各类资金是否取消了? [2007-09-19 15:48:49]
[秦玉才]我看网友有一些担心,大可不必。这个文件里专门有一条,已经明确了,中央预算内和支农、惠农的财政资金要继续安排。这几年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安排了基本建设资金进行了生态移民、基本口粮田等试点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决定,专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来建立巩固成果的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建设。同时提出要求,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要继续按照原计划安排。发改委特别作出承诺,对基本口粮田还要加大力度。 [2007-09-19 15:49:26]
[主持人]如何整合使用相关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2007-09-19 15:50:29]
[吴晓松]从整合资金和确保资金效果来看,一方面退耕还林地区各个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巩固成果专项规划,将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按照规划使用,形成合力。另外将这批专项资金包干到省,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最大整合措施就是规划编制好,把现有渠道和新增投资在规划里体现出来。财政部会同发改委、西部办、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正在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专项资金能用在刀刃上。 [2007-09-19 15:51:11]
[主持人]地方政府责任落实的好坏对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请问:如何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切实把退耕还林这一项荫及子孙、惠及万民的工程建设好? [2007-09-19 15:52:14]
[秦玉才]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退耕还林成果能不能得到巩固,关键是地方能不能负起总责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些工作都涉及到亿万农民,具体工作很多,要做好工程建设,必须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真正做到地方政府负总责。要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首先要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到省,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工作负总责,并把巩固成果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到市、县、乡,要逐乡、逐村、逐户地狠抓落实。  [2007-09-19 15:52:50]
[秦玉才]第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成果专项规划,这里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等等。这些规划还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安排年度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依据,编好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07-09-19 15:53:52]
[秦玉才]第三,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监督,严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责任。对于不认真执行中央的政策,要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的轻重,还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特别是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责任,这项责任一定要落实好。 [2007-09-19 15:55:55]
[主持人]国发25号文提出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请问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落实和细化这一政策? [2007-09-19 15:56:41]
[秦玉才]国发25号文关于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这项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启动,每年都安排一定量的资金。应该说通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因为巩固成果专项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两方面都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大。  [2007-09-19 15:57:52]
[秦玉才]在具体措施上,在能源结构上建设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实行多能互补,同时加强太阳灶、节柴灶,适当发展小水电,各地要不断地总结农村沼气建设、小水电建设这些工程建设的经验,发挥好各地的能源资源优势,确保退耕还林地区用能的要求。另外,在资金保障上,采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现在沼气一般每户补助是800—1000元左右的水平。另外,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地方要整合好现有中央沼气建设投资,也包括小水电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把资金整合好,形成合力,真正把退耕还林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好。 [2007-09-19 15:58:43]
[秦玉才]另外,在投资安排上,退耕还林相关省区市要制定退耕还林专项规划,这里包括农村能源专项规划,这个规划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工作,编制好要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发改委根据这个规划来安排农村能源建设的项目及资金。 [2007-09-19 16:00:06]
[网友 黄眉老腰]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各地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很猛,现有土地制度很难约束地方政府的占地冲动。既然建设占用耕地不能大幅压缩,只能从退耕还林上想办法。 对于这种看法,秦组长有什么想说的? [2007-09-19 16:03:58]
[秦玉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我们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耕地少,我们要保证我们国家的耕地不能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不能突破。刚才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没有压缩的空间,只能压缩退耕还林耕地,意思就是把退耕还林工程停了。这个说法我不赞成。现在退耕还林只是暂停,不是停止。这个暂停是结构上的调整,也是从巩固专项成果出发,采取的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是为了下一步更进一步总结经验,摸清底数,究竟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有多少,需要退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水源地,大江大河源头,还有一些地区,比如三峡地区这些需要退耕的地有多少,我们要编制出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做,不能操之过急。 [2007-09-19 16:04:47]
[主持人]有网友有这样的担心:原来种粮的坡耕地大量还林,国家又要拿出粮食直补农民,退耕还林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吗? [2007-09-19 16:06:46]
[秦玉才]我们近8年来退耕1.39亿亩,但从近年全国粮食产量来讲,特别是西部退耕还林比较多的省,这些省粮食总产没有减少,有的还增加了。举几个例子,内蒙古乌兰察布,实行进一退二还三生态建设发展战略。什么意思呢?就是建设一亩水浇地,退两亩沙化坡耕地,还林还草还牧。从1994年就开始退耕,现在已经退耕了1200万亩。通过大力发展草畜业,在耕地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粮食总产由1994年的6.4亿公斤,去年增加到11.5亿公斤。另外,农民纯收入从745元增加到1838元。 [2007-09-19 16:07:26]
[秦玉才]另一个例子就是延安市,这几年退耕还林面积是比较多的,去过延安的人都知道,这几年山变绿了,农民增收了,退耕还林490万亩。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塑料大棚这些棚栽业。粮食总产从正常年份的每年6亿公斤,现在提高到7.5亿公斤。农民收入也增加了,从1998年1350元增加到去年的2200多元。从这些例子来看,虽然退耕了,但是通过调整结构,粮食增产了,农民也增收了。 [2007-09-19 16:08:40]
[吴晓松]网民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质疑,就是退耕还林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分析,我们国家连续三年大丰收,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通过有关实例分析,有些退耕还林地区粮食增产原因有这样几项。第一,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大多是粮食低而不稳的陡坡耕地和沙化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比较小的。第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了现有耕地。第三,退耕还林促进了生态要素向现有耕地转移。像北方原来经营10亩,现在经营5亩,所有生产要素都向这里集中,促使单产提高了。第四,过去是粮食补助,现在是现金补助。所以对粮食安全,目前来看没有产生威胁。 [2007-09-19 16:10:35]
[秦玉才]从我们了解来看,农民退耕都是陡坡耕地,真正的口粮田、水田并没有退。所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 [2007-09-19 16:14:33]
[主持人]据一些学者估计,中国目前至少还要有3000万亩耕地需要继续“退耕还林”。这些耕地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这些地方山大沟深,只能种树,并不适宜种粮食,暂停“退耕还林”可能引发毁林造田,对此,您有何看法? [2007-09-19 16:15:40]
[秦玉才]这位网友提出的说中国目前至少还要有3000万亩耕地需要继续退耕还林,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25度以上陡坡耕地还没有退的要大于这个数。根据国务院和25号文件的要求,下一步就是要摸清底数,就是要摸清我们国家25度以上陡坡耕地还有多少,严重沙化耕地还有多少,特别是一些重要水源地、大江大河源头,25度以上陡坡地还有多少,摸清这个之后,由林业部门来编制切实可行的退耕还林规划,还要继续稳步推进。 [2007-09-19 16:16:23]
[秦玉才]刚才这位网友说这些耕地多分布在西南地区,这是对的,因为西南、西北地区分布量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地区也是我们国家缺粮的地区,也不能说只适合种树,不适合种粮,有些小盆地还是适合种粮的。我们退耕还林就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不能用于平原或者缓坡耕地退耕,进行结构调整,这是不允许的,一定要保证当地口粮,农民有饭吃才能退,要解决好农民基本口粮田以后再继续退,口粮田不能解决的,今后就不能安排退耕还林任务。 [2007-09-19 16:18:31]
[主持人]网友“林边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分散到几个部门进行,如何协调,如何真正起到辅助退耕农户实现长远生计问题的解决?能不能交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其余部门参与协调? [2007-09-19 16:20:20]
[秦玉才]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非常好。退耕还林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发改委、西部开发办、财政部、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等十几个部门,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协调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基本口粮田,这就涉及到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农村能源,也涉及到农业部、水利部、发改委,生态移民,涉及到发改委、民政等部门。 [2007-09-19 16:21:20]
[吴晓松]我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像秦司长说的,这项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一个区域性问题,因为涉及到吃、穿、用,既要吃饭,又要烧柴,又要花钱,所以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如果这位网民真正看到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已经说出来了。第一,由谁来负责?由省级政府来全权负责,也就是说这件事不在中央,省级政府全面负责,就是交给省政府。第二,怎么协调呢?这个文件已经说了,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就是建立一个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地方政府来做这项工作。实行省政府负全责。 [2007-09-19 16:23:05]
[网友 香飞林]关于国家退耕还林目前在农村有很多当地领导将原有林地以租赁的方式租于农民手中,有一定的租赁时间,比如10年,我想提问的是农民的这项投资,作为国家部门在这方面怎么看待?农民是不是在盲目的投资?这样的投资最终受益的是谁? [2007-09-19 16:24:36]
[吴晓松]租赁年限不会10年,因为林地租赁时间10年,农民是得不到收益的。目前有些省份,比如福建、江西已经率先开展起来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起步期。农民这项投资作为政府怎么看待?主要看农民自己作主问题。如果投入的是商品林,那应该是有回报的。改革现有的采伐制度、林权所有问题,看这些能不能到位。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农民不是盲目在投资。能不能有最终受益,就看投资后各方面的保障能不能到位,第一,确实有林权,林权证能拿到手。第二,保险能跟上。因为林子要经过一些周期,在这个周期中,难免有一些自然损害。保险到位,受益应该没有问题。第三,投资者是最终受益者,谁投资谁受益,谁造林谁受益。 [2007-09-19 16:25:37]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访谈到此结束,感谢两位司长,也感谢网友的关注。 [2007-09-19 16: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