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1日15时,质检总局食品司副巡视员毕玉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消费安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 发展不息]从日常食品监管部门发布的监督检查信息来看,经常有20%甚至更高的不合格率,这是不是说食品安全有20%是没有保障的?
[毕玉安]实际上合格率反映的是随机抽样的产品质量状况,如果有针对性的进行食品抽样条件下,合格率并不一定代表这类食品的行业总体水平。比如我感觉小作坊问题比较多,小作坊小,它也生产这些食品,那怎么办?监管部门抽样检查的主要是针对那些规模小、数量多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这部分虽然抽样个数多,但其市场占有率是很低的。
比如抽查10个企业产品,有一个规模以上企业,他的产量假设为1000的话,另外九个小企业小作坊的单个产量往往连1都不到。如果9个小企业小作坊都不合格,计算出的合格率是10%,这显然没有反映食品质量的总体水平。监管部门监督检查时,往往包括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标签等,有一项不符合也会判定整个产品不合格,但往往并不是安全指标。实际情况是,不合格里面标签不规范占了很大一部分。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