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15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青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做好学生食堂工作”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12374rff留言”]学生食堂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这个公益性是否在目前的学生食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学生食堂定位为公益性,那么,为什么还允许学生食堂经营者盈利?
[张泰青]公益性的体现在政府和学校,主要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体现,比如对学生食堂的经营实行免税政策,学生食堂的建设主要靠国家投入,学生食堂用房实行零租赁,水、电、气收费执行居民价格等等。也就是说政府和学校对学生食堂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这些政策和投入最终体现到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上,也就是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价格,实惠落到学生身上。
但是,学生食堂的经营者不能没有收益,没有收益就没有人来干。各学校自己干,难以实现高度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相比较成本也会高一些。企业经营学生食堂,虽然有盈利,但由于有竞争和学校的管理,只能是微利。后勤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挥市场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经营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