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解读:中央财政去年为新农村建设"输血"3397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万一、刘羊旸)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去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具有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全面取消农业税成为本届政府亲民、爱民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谭徽在说。政府工作报告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与改革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00多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加大了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6年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支持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得粮食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同时,市场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增450万农村沼气用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农村娃娃免费上学正在成为现实,这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全国政协委员杨新华说。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

    “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支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 西部代表盛赞"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 代表委员:将川渝经济区打造成中国"第四增长极"
· "三管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专家点评节能减排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何用
· 新华快评:多听、少说、负责——是提醒也是规范
· 解读:我国财政赤字率与国际警戒线“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