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关键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1-20 10:19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要素自由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6”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区域协同、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建议强调,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围绕协调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王一鸣在演讲中提到,区域差距较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形成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区域差距。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间客观存在的发展落差,可以增大发展的回旋空间,形成梯度推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具有更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王一鸣强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结果公平固然重要,但这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公平,调动各地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促进各地区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王一鸣提出了四大关键点:

第一点,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新特点。王一鸣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态势更趋明显。一是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较大转型压力。进入发展新常态,东部转型升级加快,但在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二是中西部地区面临“赶”与“转”的双重压力。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快追赶进程,努力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但必须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三是南北分化态势趋于明显。北方转型相对较慢的资源型省区或上游产业比重较大的省区相对集中,经济回落幅度较大,而南方特别是沿海省市转型起步较早,经济已开始回稳,由此带来南北省区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

在会上,王一鸣提出了影响区域分化的六大因素,一是人口“净流入”或“净流出”。人口净流出的省区,往往经济增速回落较大,而净流入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增速相对较快。比如,东北等地区增速放缓与人口净流出是分不开的。二是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回落。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迷,对资源型省区经济影响较大。三是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这对区域增长格局变化有较大影响。四是内需市场加快成长。出口增速放缓、内需市场份额提升,为内陆市场规模较大的省份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五是对外开放空间拓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东西双向开放格局,为中西部省份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了条件。六是比较优势区域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使内陆地区要素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

第二点,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王一鸣表示,发挥市场功能,促进“人口东移”、“产业西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还受到多重约束。一方面,中西部农村转移到东部城市就业的人口,难以在就业地落户并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应当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东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中西部也往往受到营商环境不佳、交易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

对于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王一鸣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人口东移”和“产业西进”。一是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率高、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二是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积极探索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效模式,把吸纳产业转移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三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使他们平等地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第三点,政府应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王一鸣具体分析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约束有效、国土空间开发有序的新格局。二是积极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尽快改善集中连片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力度。公共资源配置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加快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有利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也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四点,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带。王一鸣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平的”,但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看,“世界是不平的”,产业经济区、科技创新中心通常都聚集在特定区域和增长带上。

王一鸣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应积极构建一些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培育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三大战略。

首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王一鸣强调,“一带一路”是产业转移、外贸拓展和金融合作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形成“东西双向、海陆联动”的开放格局。

其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王一鸣强调了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功能。科技资源密集是京津冀的比较优势之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贯通产业链的创新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新高地。同时,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统一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检测、执法、评估和协调体系,建立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区域内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制度。

再者,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王一鸣强调,一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全流域水环境和江河湖综合治理,科学有序开发岸线资源,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二是加快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优势,引领带动广大内陆地区发展。三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发挥长江经济带科技水平领先、产业体系完备的综合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支撑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张倪 )

责任编辑: 张倩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