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情况集体采访 
图文实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3-11 15:40 来源: 国新办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本次吹风会(吴晓山 摄)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我们举办的集体采访活动。这几天大家对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关心也非常关注,有很多报道,大家也希望我们多安排一些采访,让大家多了解和理解政府报告的内容。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先生,黄主任是5号中午也在这里跟大家做了解读。同时今天很高兴请来国家行政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先生,马院长大家都很熟悉,以前是国家统计局局长,也经常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今天请两位领导同志跟大家进行介绍和交流。

  2016-03-09 09:00:00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黄守宏(吴晓山 摄)

  黄守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关于《报告》的起草过程和重点亮点,我已经在3月5日的吹风会上作了介绍,今天主要是就各位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谢谢。

  2016-03-09 09:01:44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吴晓山 摄)

  马建堂: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重新坐在这个地方,我感觉到还是很激动,我过去每年来坐一次,今天谢谢胡局长又请我来坐一次。3月5号上午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体会是六个字,第一个字“信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第二个字“决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决心,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决心。第三个字是“贴心”,聆听了报告以后,感觉到通篇报告体现了人民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体现了大国总理对亿万百姓的深厚感情。今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黄主任一起愿意围绕着这三个“心”和朋友们做一些解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谢谢。

  2016-03-09 09:02:16

  主持人 胡凯红:
  谢谢马院长。今天大家坦诚的进行交流,提问之前请大家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6-03-09 09:03:54

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方堃 摄)

  彭博新闻社记者:
  在我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确实非常好,里面有很多数字,包括一些各种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发现关于国企改革这些事情,这里面的细节也是比较少的。对于我来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像这样的一些改革,因为推动起来会比较难,所以说这些细节和这些数字以及具体的目标反而就比较模糊,比较宏观了。谢谢。

  2016-03-09 09:05:58

  黄守宏: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这里面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去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要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之外,还要回顾“十二五”,规划部署“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而篇幅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像您讲到的国有企业改革,表述上就不能太长,只能把最重要的东西,包括主要目标任务、原则要求、重大政策取向等简要表述出来。《政府工作报告》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即成为有法律意义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会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每一项任务和要求,及时分解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限时研究出台配套文件,那是很具体、很详尽、操作性很强的行动计划,就不仅仅是半页纸,大概有十几页纸甚至几十页纸。我在上一次吹风会上讲过,《政府工作报告》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丰富的内涵。我相信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很快会密集出台一系列的操作性文件。谢谢。

  2016-03-09 09:08:48

  主持人 胡凯红:
  其实我们经常搞一些新闻发布会,我们发布会的很多内容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细化的一些内容。

  2016-03-09 09:10:55

  马建堂:
  我补充几句,因为《政府工作报告》是大国总理年度的施政报告,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要部署,具体到每项改革也不可能展开。但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段,刚才黄守宏先生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我在这里数了一下大概有300字。300字在不到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小。最为关键的是,这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这300字包含的内容至少有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要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重组,有进有退。第二要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推进股权的多元化改革。在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治理的制度。第三是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更加主动的尽快的转向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监管体制改革是很重大的部署。第四层是要解决国有企业多年来存在的办社会的遗留问题,人员负担重、办一些很多医院、学校等等,帮他们减负。我记得国资委的有关负责人曾经向媒体介绍过,国有企业改革文件叫“1+N”,“1+10”,一个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的文件还配套了十个方面的文件,所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有企业改革含金量很高。谢谢。

  2016-03-09 09:13:14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提问(方堃 摄)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
  现在社会上对于这次的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要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化,请问您如何解读这个观点?

  2016-03-09 09:15:39

  黄守宏:
  我看了一下有关机构利用大数据搞的两会热词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上确实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存在着不少似是而非的甚至是片面的认识。有的人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那里搬来的。如何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其涵义和着力点,对于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其翻版。西方供给学派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失效,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局面,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路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句话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讲“三去”而不讲“一降”特别是“一补”,否则,就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制度建设和体制层面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支持创新,扩大开放。为此,政府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2016-03-09 09:17:54

  黄守宏:
  二是从产业层面来讲,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这就要通过市场竞争和倒逼机制,辅之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要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加快成长,培育新发展动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减法加法一起做,才能够使经济在稳定增长中实现转型升级。如果只单纯做减法,经济增长就会产生收缩效应,大量职工就会失业,不仅增长稳不住,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还要看到,我国经济高度融入世界,不是封闭的,产能的减少未必能一定带来价格的回升。所以对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要有所区别,对落后的产能要坚决淘汰,对过剩的但技术并不落后、符合环保标准的产能要通过多种方式化解,比如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能一关了之。

  2016-03-09 09:19:59

  黄守宏:
  三是从供求关系层面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仅从供给侧发力,也要有需求侧的互动。在着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要努力扩大需求。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新的需求也可以催生新的供给。这里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投资问题。大家知道,我国目前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有很多薄弱环节,产业也急需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增加投资。现在社会上对投资有一种矮化的舆论,认为投资属于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该搞投资。其实在不同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里,投资有多个方面的属性。在大家熟知的凯恩斯理论中,投资与消费、出口构成需求的三驾马车。在供给学派的理论中,资本与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科技进步等,又是供给的几个支柱之一。资本的形成靠什么?是离不开投资的。所以投资是算需求侧还是算供给侧?其实投资就是投资,从不同的角度把它归入哪一类就是哪一类,当然投资方向要选准、有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和需求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成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2016-03-09 09:26:12

  黄守宏:
  四是从宏观政策层面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注重供给侧管理的同时,搞好需求侧管理。今年为什么扩大赤字率?主要是用于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结构调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过程。要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引导社会扩大消费,增加有效投资。这样才能稳住当前的增长。如果不扩大需求,当前的增长就稳不住,也难以进行结构调整。打一个也许并不太合适的比喻,如果能够把短期迅速见效的需求侧管理措施比作“西药”的话,像供给侧管理措施就好比是固本培元的“中药”,只有中西药结合才能标本兼治,既能够消除你的病的一些病症,同时也能够根除你的病灶,把这两个方面要统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谢谢。

  2016-03-09 09:28:18

  马建堂:
  国家行政学院正在准备筹备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研讨班,我也把我正在筹备这个研讨班的过程中对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层含义。首先强调的是供给侧,生产之侧,产业之侧;结构性是强调非总量性、非周期性;改革当然就是去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的弊端。把它合在一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精髓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核心要义和精髓就是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换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中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得我们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的活力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着市场主体、市场本身、政府三个层面。就企业层面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在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下,通过方方面面的企业的改革,使企业真正能够做到生产按照需求能多能少,企业使用的资源包括招收的职工能出能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生能死。在市场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培育发展配置资源所需要的要素市场等等各种各样的市场来配置资源。另外一层含义是要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市场配置资源靠什么来引导资源的配置,靠信号,重要的信号就是价格,要进一步改革我们的价格,反映市场的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程度。第三层含义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也就是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所重点推动的简政放权,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不必要的审批许可,同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提高监管的水平。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在企业层面、市场层面、政府层面通过一些重大的改革,使企业更活、市场更有效、政府的管理更科学。推进这三个层面的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搞好改革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需求管理。有时候供给和需求很难分得特别清楚,需求管理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政府调控经济,特别是短期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们也不要忘了这一手。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中央所部署的,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使得我们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就会浴火重生。谢谢。

  2016-03-09 09:31:29

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方堃 摄)

  华尔街日报记者:
  非常感谢这次机会,我是华尔街日报的马克,我有一个问题关于今年经济的目标,包括2016年的经济目标和“十三五”期间增长的目标,现在有一些担心,经济目标是不是有一点太过于乐观,过于好,有两种说法,说这个目标定到这个区间或者定到这样的数值,因为通常过去中国在定这些目标的时候,通常会给自己一些空间,符合自己的一个能力,而不至于最后出来的经济的实际的增长会远离这个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标定得过高的话,会导致政府很努力的,包括地方政府很努力的实现这个目标,而导致过多的、过分的去刺激经济。还有一点,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债务的问题、产能的一些问题。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外界一直都有对于中国经济的数据的真实性的质疑,当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您怎么看这两点,一个是真实性的问题,一个是今年的这两个目标定在这个区间和位置,会不会导致地方政府很努力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过分的刺激经济,导致像之前我们有过的一些后遗症。

  2016-03-09 09:32:12

  马建堂:
  2016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指标是6.5-7%之间,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说是考虑了需要与可能,考虑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发展的走势,考虑了国内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也考虑了国外经济变化的情况,是统筹考虑确定的一个目标的区间。在这个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意见都有,有的说希望7%左右,有的说6.5%左右,最后确定这样一个指标,我认为是比较稳妥的、合理的一个指标。您担心也不是没道理,因为6.5-7%,应该说放眼全球,对比我们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应该是一个不低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我个人认为它是有坚实的基础。我们确定任何一个指标都是要考虑能不能实现这个指标,考虑需要,更考虑可能。坚实的基础就是我们最近大家都经常讲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经过努力是可以支撑这个速度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什么?

  第一,居民储蓄或者说资本来源,一个社会要发展总要投资,投资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所有的公民、居民的储蓄,投资都是由储蓄转化来的。2015年中国居民储蓄,我只说大数,55万亿,增长8.9%。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也是货币经济,这是基础。充裕的居住储蓄,这是中国很大的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2016-03-09 09:33:53

  马建堂:
  第二,人力资本。经济活动是需要靠人,需要靠一定技能的人。中国现在有9亿多一点的劳动年龄人口。有7亿多的就业人员,每年要增加700多万的大学生。尽管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是仍然有9亿多,关键是经过上大学的,具有相应的技能训练的,700多万大学生每年要进入市场。

  第三,创新资本。经济发展,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外,加上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的增长率加上资本的增长率再加上技术进步等于GDP增长率。我想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数据,2015年中国专利的申请授权数172万件,增长31.9%。中国的研发支出1.4万亿,增长9.2%,这个势头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还有一个基本面是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核心是什么?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并在城市稳定就业。我想告诉朋友们一个数据,中国农村居民一年的消费支出9200元,城镇人口的消费支出21000元,所以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现在我们一年到城镇新落户的一千多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消费支出要增加一倍,城镇化带来住房的投资、公路的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医院的投资都非常大,这是很重要的基本面。

  2016-03-09 09:34:16

  马建堂:
  上面讲的是基本面。还要看到中国的改革创新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支持作用。由于简政放权,去年一年每天新注册登记1.2万户企业,它都是要创造财富的。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动“互联网+”,新的业态不断涌现。我给朋友们念一段顺口溜“微信代替了短信,网购代替了商场,专车代替了出租车,“宝宝”秒杀了银行”。这个顺口溜说明了中国的新业态层出不穷。总之,无论是从我们的基本面看,还是从结构性改革激发的活力看,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催生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来看,中国经济增长6.5-7%是有坚实的基础,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有坚实的条件和基础。当然您说的也非常对,是不是你的基础条件很好,你的基本面向好,大家不作为就可以实现6.5-7%的增长速度,那也不是,还是要苦干、真干、坚决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所部署的这些工作,坚决的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部署的工作,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6.5-7%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016-03-0909:35:45

  马建堂:
  再说一说中国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统计数据等于基础数据加制度方法,中国的统计数据可信不可信,首先我们看基础数据。企业报上来的基础数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系统,过去几年来大力地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推动联网直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把数据报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心,保障了基础数据的可靠。第二是统计制度方法,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制度方法,是联合国统一的、通用的统计方法,比如说2008“SNA”,就是国民核算2008版本,而且中国的GDP核算,去年我们正式从GDDS转向SDDS,统计标准和国际是接轨的。

  第二,朋友们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6.9%,准不准?不要老看那些低的指标,你的用电量增长很少,铁路货运量负增长,你的GDP怎么搞了6.9%啊。中国的统计数据指标很多,是一个整体,来反映经济全貌。一个国家的GDP是一个国家所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刻度、量化、衡量GDP有很多的尺子,用电量、货运量只是一个指标。中国经济在分化,传统的经济面临不少的困难,但中国的新经济正在发展,新动能正在孕育,反映新经济的指标、反映新动能的指标,很多都是两位数增长。而且一些指标是很重要的指标,是可以印证中国经济GDP6.9%是不是立得住,是不是真实的。比如说广义货币量增长13.3%,带来了GDP增长6.9%,这个有大问题吗?我在当统计局局长的时候,有的人还说马先生,GDP低估了,M2已经139万亿了,你的GDP怎么还只有60多万亿。各项贷款去年增长13.4%,经济增长需要贷款,而且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方式。我再举一个老百姓收入的例子,还是举统计局以外的指标,这样更有说服力点,住户存款是真金白银,增长8.9%,55万亿,增长了5万多亿。去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8%,这是现价增速。由于国民收入平减指数去年是负的,财政收入实际增长也应该是7%左右。个人所得税增长多少?增长16.8%。个人所得税也是真金白银。个人有了收入到税务系统交钱去,这不是真金白银吗。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14.7%,公路水利货运增长6%,邮电业务总量增长29.2%,中国的移动手机13亿部,我就不再罗列了。所以看中国GDP数据,要全面的看、综合的看,而不能就一个指标论全局,那会一叶障目。

  2016-03-09 09:36:06

  马建堂:
  我还想简单的说一下,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已不足以准确的刻划中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一,铁路的货运量占全国总货运量的8%。第二,其他的公路、水陆运输对铁路运输是极大的替代。第三,铁路主要是运煤的,因为我们现在煤炭生产是下降的,因为生态的治理。我们很多进口的煤是用海运运到北方的港口,不需要铁路运输。电力也是,重化工业占电力消费的70%,但是它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则没那么多。传统工业增加值回落,它拉动了电力回落得更多。所以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某种背离,恰好反映了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反映了服务业发展和重化工业比重的下降。还有这几年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9%。结构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在提高,所以中国的用电量低速增长,这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总之,我回答您的话,中国统计数据我不敢说一点瑕疵都没有,但总体上是可信的。谢谢您。

  2016-03-09 09:40:48

  黄守宏:
  马院长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对中国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的解释非常专业。我再补充几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数据是否准确,除去看基础数据的获得方式和统计方法外,还要看数据是否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际状况相吻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消费行为。民生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比如看经济增长的数据是不是真实可靠,可以从老百姓的生活中得到验证。举个例子,去年中国的旅游突破了40亿人次,收入4万亿,其中出境旅游的有1.2亿人次,在境外的消费约1.5万亿。今年春节全国所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工具几乎都用到极限,到处人山人海,喜气沸腾。据统计,春节期间,国内游客3亿多人,同比增长15.6%,出境游近600万人次,网民称为“史上人气最高的黄金周”。要知道中国人自古就有量入为出的传统,如果去年的收入没有较大的增长、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看好,是不敢消费的,更不要说旅游了。他们现在敢于去消费、去旅游,就说明他们腰包是鼓的,对未来继续增收是有信心的。我举这个例子佐证一下马院长所讲的观点,就是中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我再补充一点,中国政府制定6.5-7%的预期增长目标,除了马院长讲的那些情况之外,还有一个着眼点,就是要考虑就业、居民收入和环境改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只要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环境有所改善,GDP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季度间、月度间的波动不要过于敏感,更不要过度渲染,好像速度稍微降一点就坏得不得了,甚至说什么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了,要崩溃了,但结果让这些预言都落空了。谢谢。

  2016-03-09 09:41:42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方堃 摄)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黄先生我很好奇一点,你们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能对中国来说有一点像美国的State of the Union,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写这个报告的过程,比如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哪些部门会参加,选哪些内容,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2016-03-09 09:49:49

  黄守宏:
  我在3月5日的吹风会上,已经把《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做了详细的解释,限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再简要的回答一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是在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我们组织了一个起草班子,人员以国务院研究室为主,还有国务院综合部门、地方政府和著名智库的研究人员。马建堂先生也是起草组的重要成员之一。

  2016-03-09 09:50:17

  黄守宏:
  我们起草工作从开始到定稿大概半年左右时间,先是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广泛听取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这里就有取舍,有一些要突出一些,有一些点到即可。今年突出的是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在整个《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我们一直反复不断地进行修改。这个报告凝聚了全国上下各方面的智慧,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士的意见。上次吹风会上我讲过,《政府工作报告》与其说是我们起草组的人起草的,还不如说是全国人民共同写的,这绝非虚言。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初稿形成之后,我们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发出去4000份,他们提出了1000多条意见,我们基本都吸收了。比如,中国政府网等11家网站发起“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是向《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到3月1日,共收到6万多条建言,他们梳理出来几百条意见给我们,我们能吸收的都吸收了。同时我们还与外国专家局一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来自于7个国家的13位国际顶尖专家,既有研究经济、技术、管理的,也有研究生态、能源的,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不是我们这些人闭门造车,而是开放的、各个方面广泛参与的,是集众智、汇众策的,这是为什么国内外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所在。

  2016-03-09 09:51:34

路透社记者提问(方堃 摄)

  路透社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们也看了一些研究报告表示了一些担忧,今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是13,到时候我们的财政赤字也要扩大,政策上要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比较大一些。保证结构性改革。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导致去杠杆的努力,就是我们的杠杆率不上升,或者导致比如说房地产市场或者其他方面会出现一些泡沫或者是风险。谢谢。

  2016-03-09 09:52:33

  黄守宏:
  对今年经济发展形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几句话,强调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今年中国经济与全球一样,面临着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力度,适当提高了赤字率,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么一种搭配,从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它是适度的,不是一种强刺激的政策。

  上次我在吹风会上也讲过,这几年面临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性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是靠推进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而有些国家搞量化宽松,放出了超量货币,有的实行负利率政策,效果也未见得怎么好,现在手里可用的工具不多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现在可以运用的工具很多,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困难和挑战。如果经济增长万一滑出合理区间的话,我们会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进行应对,该出手时就出手。

  从目前来看,我们无论是财政赤字率还是货币供应量,都是适度的、安全的。你刚才讲目前的政策会不会引起杠杆率上升,或者引起房价上涨等,这个现象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并非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最近一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升,而三四线城市房价仍然低迷,这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对此,前一段时间相关部门作了一些解释。就这个问题可以请马建堂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请他再发表一些意见。

  2016-03-09 09:53:17

  马建堂:
  2016年政府确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7%,制定了这个目标总是要努力的去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基本的政策和举措匹配,就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上积极的深入的结构性改革政策。宏观调控加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刚才黄守宏先生也提到,主要是两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政府工具箱里仍然有很多的调控工具,宏观调控仍然有很多的手段。比如我们的准备金率,刚刚下调0.5个百分点,仍然还有17%的准备金率。我们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宏观调控还要和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比如刚才您讲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我理解这“三去”都有助于降杠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深入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匹配在一起,结合在一起,也有利于控制杠杆率的上升。宏观调控创新加上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我国“两会”所确定的经济目标。谢谢。

  2016-03-09 09:55:05

  黄守宏:
  我再补充几句。国际上对中国政府的调控理念、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其实非常关心。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年,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既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方式方法,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思维,历来讲究瞻前顾后、通盘考虑,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未形。要理解中国政府的治国理政方式和政府调控理念,理解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研究一下中国的围棋。下围棋和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下围棋不注重一时一子的得失,不注重短期内吃掉对手多少子,而是强调蓄势谋势,强调留有后手等。

  尽管目前我们正经历经济转型的艰难过程,但中国人对未来都是充满信心的。最后,借用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谢谢。

  2016-03-09 10:04:22

  主持人 胡凯红: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采访活动就到这里。大家还有很多问题,回头我们有机会再沟通。谢谢黄主任,谢谢马院长。谢谢。

  2016-03-09 10:05:33

责任编辑: 白宛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