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中科院2006年科技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持续快速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记者从3月19日在京开幕的中国科学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得知:全院科技人员一年来协同努力,继续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科技产出数量与质量持续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中科院2006年全年专利申请4092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6%,获专利授权211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3%;在各学科影响因子前15%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总数比2005年增长24.7%。李振声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院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0项,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院所持股企业营业收入1562亿元、利税总额45亿元,全院占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111.3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约8万个;知识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使社会企业形成销售收入512.2亿元,利税总额75.2亿元。

    中科院有关领导指出,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开局之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发展形势良好,一个重要原因是院党组的系统思考、谋划全局。其中,《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发布,明确了全院未来5至1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和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从创新基地、学部发展、人力资源、院地合作、科学传播等角度着手,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与专项规划,初步构建了覆盖全院的战略研究体系。

    2006年,中科院深入推进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与有关省市政府周密策划,审慎决策,共同筹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城市环境研究所等5个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密切了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联系。有重点地与地方和企业共建产业研发转移转化机构和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结合的平台,如中国科学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继续组织实施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科技援藏工程、科技支黔工程和支持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科技支青工程。

    一年来,中科院不断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制定《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科技创新基地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创新基地的主要任务、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决策程序;

    深入推进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与有关省市政府共同筹建5个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继续组织实施东北振兴等科技行动计划,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发布《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政策规章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建立研究所所长年度述职制度;改革院级文献情报系统,加强了对全院科技创新和宏观决策的支撑服务。

    通过努力,中科院2006年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而安排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5个专项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单位、10个专项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规划确定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2项计划的牵头单位,中科院在有关项目的前期研究、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围绕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在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交叉和重大科学前沿、信息、空间、先进能源等战略重点领域前瞻部署创新项目258个,部署和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

    同时,在“973”计划2006年部署的项目中,中科院作为第一、第二承担单位的项目数占总数41.5%;“863”计划部署的项目中,中科院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项目达462项;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部署的项目中,中科院承担71项,占总数的5%;国家“十一五”期间拟启动的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中科院争取承担其中一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资助的项目中,中科院获面上项目1487项,占总经费的16.4%,获重点项目90项,占总经费的31.9%。

    特别是,通过近年来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中科院优秀青年人才群体茁壮成长,2006年共有5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占全国总数的31.2%;14个群体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占全国总数的63.6%;并通过“百人计划”,择优支持70位优秀青年人才。  (记者 祝魏玮)

 
 
 相关链接
· 中科院确定未来15年战略任务 部署258个创新项目
· 中科院探索科技评价体制改革路 弱化SCI论文指标
· 中科院将设立国际合作奖 深化国际间科技合作
· 中科院新疆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书在六方面开展合作
· 中科院研究生院2007年新增5个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 中科院召开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出版十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