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陈雷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50周年大会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9日   来源:水利部网站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改革开放30周年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在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大好时机,在水利系统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形势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0华诞,回顾难忘历程,展望美好未来,共商推动水利水电科技进步大计。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全国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国水利水电科技事业发展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50年前,为了建设我国水利水电科研中心,解决水利水电建设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研究决定,将性质相同、内容相近的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代又一代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实力雄厚、专家人才荟萃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水利水电科研机构,成为水利水电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为推动水利科技进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是水利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始终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水利水电科技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水资源领域,创建了水资源二元循环理论体系,建立了我国现代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的理论和方法。在防洪减灾领域,开发了洪水仿真、风险图绘制及风险评价等方法和技术,形成了洪旱灾害应急管理与处置的技术体系。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研制了先进的有机污染物采样与监测技术,研发了河道、湖库水流水质模拟技术以及区域水污染预警预报技术。在农村水利领域,研发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良综合技术,以及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专利技术及其产品和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用技术。在泥沙研究领域,建立了水库异重流理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及泥沙运动随机(统计)理论体系,在多沙河流的河床演变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此外,在水力学研究、岩土工程和抗震研究、结构材料、牧区水利、水力机电、自动化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江河治理、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环境保护、农村水利等各个领域,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参与了三门峡、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小湾、二滩、溪洛渡等几乎所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决策、规划、咨询、建设等工作,在大型水电工程泄洪消能,火电、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高土石坝关键技术,高边坡稳定性,拱坝优化理论与应用,大型工程安全监测,水工新材料,高拱坝抗震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解决了一批世界级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为我国水利水电科技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研条件显著改善。建成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水利水电特色鲜明和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在筑坝技术、泥沙研究、水文水资源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高水平创新成果。建立了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多个部级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室,实验设备和配套仪器的规模和性能位于国内外前列。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2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

    四是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入。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紧紧抓住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不断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率先在全院推行了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变为有偿合同制和科学基金制的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产品化、工程化、科工贸一体化和国际化”四种模式的改革。进入新世纪,全面启动了“以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和人才分流、机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非营利研究、综合事业、科技产业和后勤企业竞相发展,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研竞争力明显提高,科研合同额大幅增加,科研活力显著增强。

    五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不仅凝聚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也为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优秀科技骨干人才。先后有八名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水资源、河流泥沙、水土保持、工程抗震、结构材料、岩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水资源研究团队去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称号,这是全国行业院所首次获得此项殊荣。一大批中青年科技英才脱颖而出,许多中青年学者已成为国内外同行中的知名专家。为全国水利水电行业培养了600多名研究生,许多人已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积极选派科技人员参加“博士服务团”,培养了一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始终不渝地推动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促进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潜心钻研学术,致力科技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技难关。他们不辞辛劳、深入一线,推广先进技术,服务水利实践,用心血和汗水、奉献和忠诚铸就了一座座水利丰碑。他们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令人敬佩,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崇高品德感人至深,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催人奋进。

    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华北、海南岛水资源平衡研究的科研项目,以及欧共体、世行、亚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多项国际科研项目,提升了国际项目竞争实力。成功承办和组织了国际大坝会议、国际水利学大会、国际灌排大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水利会议,举办和承办了近30次国际性和区域级学术研讨会议,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有6个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或机构的中国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国际水利水电业务,举办了多次坝工技术、泥沙、防洪等专业的国际培训班,承担了众多国外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咨询等业务和设备出口业务。目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已与国内外近百家科研机构、知名大学、学术团体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不仅扩大了自身在国际水利水电学术界的影响,也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水利同行了解我国水利建设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世纪风雨沧桑,五十载春华秋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0年的奋斗和发展,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凝聚着广大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新中国水利水电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50年光辉历程已经永载史册,新时期进军号角已经吹响。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世界科技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近年来,中央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水利工作的政策措施,对防灾减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治理、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保护、农田水利、水库移民等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国水利事业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有效应对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功化解了黄河凌汛险情,夺取了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战胜了频繁登陆的台风和局部地区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历史时期,水利事业处于发展与改革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推进的转型阶段。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水利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水利科技人才,需要我们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我国水利科技跨越式发展。今年3月31日,我们召开了全国水利科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新时期水利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动员全行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水利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是水利科技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水利发展的重要人才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大力造就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为基础,以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需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水利科研院所,铸牢水利科技基石,支撑水利事业发展。在此,我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发展提几点希望:

    第一,加快构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国家目标为先导,以行业需求为动力,以联合申报国家实验室为突破口,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水利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要针对我国水问题和水资源的特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或战略需求的关键科技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心组织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研究,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重视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将水利科技自主创新提升到新的水平。

    第二,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水利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水利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牢牢把握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服务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大局。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水利重点领域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以研究解决水利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和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防汛抗旱、江河治理开发保护、饮水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等重点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标准、规范等不同层次开展研究,不断发展和丰富已有的水利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体系和标准规范规程体系,为国家和水利行业宏观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科技保障和科技服务。要把提高水利水电科技创新能力与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有效机制,形成科研课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科研论文写在江河湖泊上的良好局面,使更多的水利水电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造福人类。

    第三,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是打造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核心。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面向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学科,巩固优势学科,发展新型学科,加强交叉学科,注重边缘学科的原则,把握科研方向和重点,整合科研资源,强化基础设施,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要继续巩固水力学、泥沙及江河治理、抗震、岩土、结构材料、自动化、机电等传统学科优势,大力加强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重点学科建设,努力促进跨学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生长点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能力,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设成水科学与工程国家试验室,打造成水利水电科技创新的研究基地、水利水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高素质水利水电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水利水电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基地。要争创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力争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第四,深入实施人才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根本保证。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流的学术大师、优秀的创新团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和水利部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的创新团队。要进一步营造鼓励、支持、帮助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人才资源,加强国内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地担负起水利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树立雄心壮志,勇攀科学高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第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科研环境。要围绕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加快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制定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快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科研管理进程,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和效率,强化科研成果的质量管理,为新形势下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水利水电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新的科学认知和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扬50来形成的优良院风和光荣传统,大力倡导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将水利科研服务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精神,鼓舞自主创新斗志,凝聚自主创新力量,同心协力建设和谐奋进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第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水利水电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球水利水电科技资源,努力实现水利水电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及时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密切跟踪国际水利水电科技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认真借鉴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洪抗旱减灾技术和管理体系、水生态系统修复、跨界河流的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面向国际、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水利的国际地位。

    同志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驶向美好未来的航船已扬帆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0周年院庆为新的起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汇聚水利科技精英,争做水利科技先锋,创建世界一流院所,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步伐,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谱写新的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50周年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新征途上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 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陈雷讲话
· 陈雷:到2020年科技对我国水利的贡献率将突破60%
· 陈雷会见绵阳市委书记并就灾后水利重建提出建议
· 水利部部长在国际水利水电高层论坛开幕式的讲话
· 水利部部长陈雷会见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彼得·李
· 水利部开会部署水库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有关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