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商务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9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成就

    吸收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3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5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首先,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与此同时,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内容的吸收外商投资正式起步。1979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法律基础;1980年第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宣告成立。经过7年的初步探索,截至1985年底,我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55家,实际使用外商投资87.6亿美元,年均12亿美元。尽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还比较少,但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第二阶段是1986年—199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随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并采取了相应鼓励措施,1986年、1988年,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并出台了一系列与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外商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体系。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务院又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决定开放上海浦东。经过努力,我国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吸收外资步伐开始加快,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投资数量迅速增加。在此期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706家,实际使用外资190亿美元,年均35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1992年—2000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哈尔滨等4个边境、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11个内陆省会城市,区域开放由沿海向内陆省市扩展。在此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步入高速发展期。1992年当年合同外资金额超过前13年总和。随着外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也得到很大改善,外商投资从一般简单加工扩展到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大幅度增加,外商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发展。9年间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3233亿美元,年均利用外资金额达到359亿美元,是第二阶段的10倍。

    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今。经过15年努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利用外资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入WTO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技术引进水平大幅度提高;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投资便利化进展加快;区域对外开放有了新的拓展;外商投资参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7年间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4147亿美元,年均利用外资金额达到592亿美元。

    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伟大的历史进步和辉煌成就。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2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30亿美元。自1992年起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约占全国企业总数3%的31万家现存外商投资企业运营情况良好,其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一是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31%,同比增长24.4%,其中出口所占比重为42%,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出口所占比重2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

    二是推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吸收外资的迅速增长拓展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加深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带动了全球生产链条向中国的快速延伸,为我国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成为面向全球的重要生产基地和技术开发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1254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8%。1978-2007年,我国的全球贸易排名由开放之初的第32位跃升至2007年的第3位,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8%,外商投资企业功不可没。

    三是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长。通过吸收外资,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填补了国内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国内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体。据科技部统计,在全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和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从2002年的32.6%、33.1%和61.3%,提高到2006年的44.2%、45.4%和72.1%。2007年,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74亿美元,占全国的87%。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研发的层次在由低向高快速提升,从事基础研发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日益增强,有利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四是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现存的约32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20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约10%,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额达9973亿元,同比增长25%,占同期全国税收总额的20.2%。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和增长点。

    五是推进了国内的改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带来了先进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和资金支持,在促进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为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此外,对外开放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中外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创新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实践证明,吸收外资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建设;促进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内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建立;加快了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思想与观念的更新;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王岐山召开外贸、内贸工作座谈会|同保尔森通电话
·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就广交会改革有关问题答问
· 商务部将采取积极措施支持灾后四川外贸恢复重建
· 发展改革委分析11月外贸运行特点和需关注的问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