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新战略 新境界——山东省年中经济盘点·战略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7日   来源:大众日报

    “信心比黄金重要”,信心来自科学规划。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山东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发展大势,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山东全省区域经济格局进行全新战略布局,为从真正发挥地区优势从而实现比较利益、发展合力到最终形成整体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蓄积了强大动能。

    把握大势 科学布局

    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周密谋划,在上半年密集展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重点发展带动战略,强壮节点,引领山东经济腾飞。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着眼全局,顺应大势,把握规律,结合山东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果断选择。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份视察山东省时,明确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山东全省上下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方方面面密切配合,统筹联动,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蔚然成型。

    在广泛调研,认真筹划的基础上,6 月30 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滨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合作与竞争,拓宽了新空间。

    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山东人的“跨世纪之梦”,早在1993年就进入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新世纪以来,产业转移和黄河三角洲6市19个县(市、区)的内生动力相结合,使该区域日益展现出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顺应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大势和国家完善沿海区域经济布局需要,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将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3 月下旬国家25 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来山东省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完善与提升问题,推动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布局。届时,黄河三角洲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吸引要素聚集的核心优势,带动“山东板块”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山东省委、省政府还提出,鲁南临港产业带的发展重点,是依托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加速带动日照、临沂、济宁、枣庄、菏泽五市开发建设和全面开放进程,形成大进大出、高层次、宽领域、低成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济南都市圈建设的指向,是发挥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的巨大优势,带动济南、德州、泰安、淄博、莱芜、聊城整体提升,形成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完整格局。

    产业重构 “一区三带”

    上半年,山东省委、省政府进行的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无不围绕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再造发展动力等多重目标展开,以重点区域促进、重点产业重构、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层次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山东省产业结构中采掘业、原材料业和粗加工业比重过大、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矛盾,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山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启动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编制等,提出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

    “一区”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构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汇聚全省资源要素,推动山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体现高效生态、循环经济、精细加工优势产业特色;在胶东半岛着力建设沿海高端产业带,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集中培植钢铁、 电力、 石化、 木浆造纸、 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港工业。这也是山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基础。

    推进产业的整体布局和优化升级,山东省委、 省政府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协调和规划,形成跨地区的产业总体安排;通过产业调整和转移,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通过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产品层级,进而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和高端高效高质的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协调推进 全面升级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战略布局必须遵循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力求在区域合作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升发展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山东省东西部发展存在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利用东西部地区在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产业互补特点,引导海洋产业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同时,《关于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胶东半岛综合优势,率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能够增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产业梯次转移和要素流动原理,两个“指导意见”将胶东半岛地区产业定位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高端环节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能够与西部地区形成产业梯度转移落差,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也利于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向东部地区输送,构成东西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促进东西要素合理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目标追求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代表着山东省区域发展的新取向。近年来,土地、水、能源等经济发展支撑要素,正在对山东省生产力布局产生深刻影响。据调查,山东省土地利用率已达 89% ,远高于全国 72.6% 的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344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 。尤为严峻的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占比高达 98% 以上,在用电高峰期和石油价格飘升时,已经出现拉闸限电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现象,对山东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探索开发新模式,不仅是黄河三角洲地区自身经济增长模式的提升,也将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产生示范与带动。

    挑战带来变革,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挖掘潜力,再造发展新优势。山东省上半年大刀阔斧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既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复杂多变经济格局的客观要求。可以预见,系列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措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区域内各经济板块间有效协作,形成新的发展热点和制高点,带动山东区域经济走向更加协调,更具竞争优势的新境界。(记者 李梦)  

 
 
 相关链接
· 山东上半年生产总值增9.95% 经济呈企稳回升态势
· 布谷声中夏令新——山东经济危中求机蓄势勃发
· 山东用电量连续四个月正增长 经济回暖势头明朗
· 山东出台促海洋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建海洋经济强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