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徐匡迪谈科学消费:让低碳经济走近百姓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6日   来源:工程院网站

    “冬天把空调温度设得过高,室外很冷而室内却能穿短袖;夏天把空调温度开得过低,进屋还要穿一件披肩,这些做法都不可取。”10月14日,在南通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作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精彩报告。他指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老百姓全面理解气候变化,以正确引导其消费行为,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全球变暖是一个大气候、大空间、大时间概念,要积累几十年全球各大洲的数据验证。”徐匡迪介绍说,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已众所周知。在过去8年里,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三分之一,其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2006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32吨,到2008年已经接近5吨,超过世界平均值的4.18吨,是印度的3.7倍。因此,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形势严峻。

    但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对气候变化做出准确判断的。徐匡迪院长给在座听众算了一笔账:发电厂发出的电,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能够被用户真正利用。2006年的一份调查,已被他引证多次。这份对北京中关村某中等收入住宅楼25户家庭的能源消耗调查,其结果显示,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23千瓦时。令人吃惊的是,耗能最少和最多的家庭之间居然相差50倍。“人的消费行为,对终端的能源消耗具有决定性影响。”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徐匡迪说,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加大核电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他同时强调,现在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需要转变。

    “有一种说法,现在是市场经济,我有钱爱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徐匡迪院长说,资源是整个社会的,过去仅仅依靠道德来约束,这还不够,今后还需要强化所有成员都要遵守的社会责任,“要把节约变成社会时尚。”

    以汽车为例。汽油真正用于汽车,大概只占汽油消耗的13%,87%没有用于车牵引。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比如,用于发动机本身的损失,等红绿灯时汽车停在那里,还有能量传送的损失,等等。徐匡迪院长说,同样运载240人,轨道交通需1个单位路面资源,公共汽车需要2个,私家车需要6个,不同交通设施道路面积可以相差30倍。你坐轨道交通1公里一个人只要0.01公斤的标煤,如果坐公共汽车是0.02,如果坐出租车是0.14,所以,能源消耗,从我们中国的国情来讲,应大力提倡市民选择公共出行,不能大量发展私家车。

    “千万不要以为新建筑就比老建筑节能。有时,技术先进的新办公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老建筑高出10倍。”徐匡迪院长举例说,建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清华学堂,每平方米每年能耗34千瓦时,而上海金茂大厦每平方米的年能耗是215千瓦时,美国UPENN办公楼能耗更高达356千瓦时。去年,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4%,“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徐匡迪建言,不要为追求建筑物的新颖时髦再盲目引进外国技术,要评估其能耗表现,比如,高纬度地区,大面积玻璃幕墙就不适用。  (作者:吴红梅)

 
 
 相关链接
· 徐匡迪出席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我工程科技面临四大挑战
· 徐匡迪获得瑞典皇家北极星大十字司令官勋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