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发表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3日   来源:水利部网站

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 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先进文化支撑
—在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09年11月13日)

同志们:

    在全国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举办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探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内在规律和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为水利科学发展提供先进文化支撑。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得到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荟萃了水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今天上午,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亲临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让我们感受到山东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同志到会指导。刚才,董力组长宣读了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论文评选结果,大会向论坛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和获得论坛组织奖的单位分别颁发了证书和奖杯。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对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和从事水文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这次论坛的举办给予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境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水问题,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确定第14个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文化”,以此提示人们:水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尽管科学技术对于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但科学技术又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水管理本身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进程。深入研究水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建设先进水文化,为解决我国的突出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一、充分认识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按照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主要包括被改造的河流湖泊、水工技术、治水工具、水利工程等。从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到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黄河标准化堤防等现代水利工程,所有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造型、工艺和作用,都凝聚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智慧和创造。二是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及社会组织。从西汉的《水令》、《均水约束》,到今天以《水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都深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行为准则和制度模式。三是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科学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德情操,以及以水为题材创作的大量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绘画摄影、科学著述,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产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文化建设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又存在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全社会对水的文化属性仍然重视不够,对水工程承载的文化内涵认识不足;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力量还比较薄弱,与解决现实水问题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对水文化遗产整理、发掘、保护的力度还不够,一些水文化遗产已经或正在消亡。面对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待,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

    第一,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对策和方略、目标和行动。近年来,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水利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表明,科学的治水理念和思路只有被人们理解和掌握,才能得到遵循和实践。因此,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内涵,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实现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第二,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工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民生水利是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水利工作的人文关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盼望加快解决防汛抗旱、城乡供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问题,而且希望从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从高质量、高品位、个性化的水文化服务中得到理性的启迪;不仅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创新和发展现代水文化提出了新的期待。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把水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波澜壮阔的治水新实践,着眼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水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更高要求之一,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倡导先进的生态文化观,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我国古代水利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大禹疏导洪水、都江堰借力自然的方法,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近年来黄河流域河流伦理观的大力倡导,其他流域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积极探索,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践。我们要把水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广泛汲取水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生态文明成果,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走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追求人的一生幸福转向追求人类的世代幸福,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践。

    第四,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把加强文化建设摆上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任务新要求,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召。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水文化建设并使之成为水利行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以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行为和风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水文化创新使其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是水利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和水利实践要求,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之,推动水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水利的有效举措。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营造水文化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水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以民生水利的重要理念引领实践,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舞斗志,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先进文化支撑。

    加强水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结合水利实践,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确保水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服务于水利发展与改革事业。既要注重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中培育、丰富水文化,又要注重运用水文化建设成果指导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及时挖掘整理、总结提炼、推广运用水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优秀作品、精神产品,更好地引领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

    三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水利工作实际,深入水利职工生活,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意愿,在群众中传播、分享水文化建设成果,努力满足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水利职工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发展同步。

    加强水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实践。推进水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为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共同努力。要坚持不懈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进一步提高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要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水利行业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内涵。要借助水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以及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让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民生水利的丰富内涵、时代特点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水利发展的科学定位、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要通过水文化建设活动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启迪思维,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要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水文化活动,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凝练提升为共同的文化认知,促进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支持,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第三,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我们要从文化角度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水的关系,努力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水生态意识、水危机意识、爱水节水意识。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水法规,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全社会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要通过建设先进水文化,突破传统水利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冲破制约和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大力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水利建设不仅要承担蓄水抗旱、防洪排涝、供水发电等除害兴利功能,还要体现先进设计理念,展示建筑美学,营造水利景观,承载文化传承功能。要把当地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合到水利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展现建筑美学,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努力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独具风格的水利建筑精品,成为展现先进施工工艺和现代管理水平的典范。要用景观水利的理念去建设每一个水利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使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一座座匠心独具的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一处处清新靓丽的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第五,着力加强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史积累了丰富的水利遗产,它们是我们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实证,是水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今天我们发展现代水利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摸清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内容、种类和分布等情况,梳理出来龙去脉和具体特征。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大保护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力度,尤其是保护好优秀水文化遗产。要深入挖掘、科学梳理传统水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核,特别是蕴含其中的先进思想、科学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念等,努力寻找优秀传统水利遗产与现实水利实践相联系的结合点,使已有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当代水利实践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第六,深入开展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继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改善政府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建设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健康向上的文明和谐机关。要深入推进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文明灌区、文明工地、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的成效。要大力宣传水利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投身水利实践。要广泛开展干部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水文化建设过程成为提高水利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生活品味、健康身体素质的过程。

    三、全面落实水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

    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水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各项措施,推动水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利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水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资金投入,确保水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培养自身水文化意识和素养,遵循文化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始终把握水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善于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出发谋划水文化发展战略,明确水文化发展重点,突出水文化发展特色,更好地发挥水文化建设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要进一步深化水文化理论研究。要围绕人与水、社会与水、经济与水的关系,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观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加强水文化研究,构建较为完善的水文化理论体系。当前,要把水文化研究的重点放在关系水利发展的非物质性因素上,包括治水理念、思想认识、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等领域,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先进文化依托和保障。要聚集学术力量,构建水文化研究平台,建立健全有利于理论创新的课题规划、成果评价应用机制,促进水文化研究。

    三要进一步丰富水文化建设载体。水文化载体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广大群众直接了解、熟悉水文化的重要途径。要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水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不断丰富水文化载体的种类、样式、风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努力创作一批反映时代主题、弘扬水利精神、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水文化精品。

    四要进一步推动水文化宣传交流。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电信等大众传媒资源,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使先进的水文化进城市、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组织开展群众性水文化活动,深化群众对水的认识。要加强水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建设好中国水利博物馆和黄河博物馆,展示内涵深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水文化。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不断增强中国水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要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要把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内外各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各类媒体的联系沟通,形成水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充分调动行业内外水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借助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水文化建设整体效应。

    六要扎实抓好水文化队伍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重视培养和使用水文化建设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和水文化建设需要,组织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干部职工的水文化素养。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水利业务技能,也要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学习水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博学多专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同志们,水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加强水文化建设,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链接
· 陈雷:弘扬先进水文化 促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