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重庆将投1.16万亿元实施30项目 2018年实现小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4日   来源:重庆日报

    13日,在“放眼祖国西部 体验奋进十年”中央主要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重庆见面会上,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称,未来十年,重庆将投资1.16万亿元,实施30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到2018年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实现小康目标的量化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板块共25个监测指标。市委、市政府据此并结合重庆发展实际,作出了2018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科学预判。

    “就重庆而言,西部大开发前十年,是‘打基础、建平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将迈入‘求突破、奔小康’的新阶段。”杨庆育称,立足这样的阶段特征,重庆提出“一个总体部署三大抓手”的战略措施,即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重点,以建设“五个重庆”为载体,重点围绕优化经济结构、夯实基础保障、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可持续能力、显著改善民生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内陆开放、社会和谐“5个率先”,以发挥重庆作为直辖市和全国重要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过去十年 交出满意答卷 

    西部开发十年了,重庆在这十年里取得了那些成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昨日,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报账”称,GDP整整增长了3.7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5倍。“综合经济能级实现历史性跃进,应该说,重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报账

    反映十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杨庆育用数字说话。

    他说,2000年至2009年,重庆市GDP由1603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人均GDP预计将由5616元突破21000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56亿元突破为5200亿元,年均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20亿元增长到2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从76.7亿元增长到670亿元,预计将增长8.7倍。

    “这些仅仅是大数,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杨庆育称。

    一是综合交通枢纽规模初具。“8小时重庆”工程完工,“二环七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今年将增加到1577公里,比西部开发前增加1443公里。同时,铁路营运里程从591公里突破到1200公里,结束渝东南和渝东北没有铁路的历史;港口货物吞吐量也由2600万吨提升到8000万吨,货物吞吐量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0%以上。

    二是现代产业高地雏形已显。西部大开发之初,重庆资产负债率高达80%。经过十年的打拼,国有企业实现“凤凰涅槃”,工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47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7.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67倍,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三是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重点做好“一圈两翼”区域协调发展、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等“三篇大文章”,率先在土地流转、城乡资源双向对进等方面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精简61%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3%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在全国首创并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等;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200万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好处

    成绩是诱人的,重庆到底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那些好处呢?

    “这点,在国家对重庆的政策支持上表现尤为明显!”杨庆育说,比如,2001年至2008年,重庆共有4679家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共减免所得税145.08亿元。

    杨庆育称,国家在资金报账方面,为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落实提供了坚实支撑。比如,国家稳步增加了对西部地区投入,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比例保持不减。

    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重庆市共获得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约529亿元,享受各项转移支付总额2609亿元,年均增幅20.7%。

    借助这些支持,重庆165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80%以上完成股份制改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57%。

    隐忧

    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庆发展成效显著,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隐忧”。

    “首先是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杨庆育说,农村户籍人口是京、津、沪三市总和的2.7倍,一般预算收入比天津少近100亿元,却要统筹比天津多1000多万的农村人口,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区域本身发展落差大,经济发展最好的区与最差的县人均GDP相差10倍。

    其次,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然较深,有国家级贫困县12个、市级4个,仍有13万户、47.4万人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和深山峡谷地区;城市低保人口80多万人,占比高达9%。

    第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国比重0.3%,在西部地区排名第5位,外贸依存度仅13.8%,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全国比重2.9%。

    第四,社会发展“短腿”现象仍较突出,创新能力与内生动力较弱,粗放型发展增长模式亟待转变。

    未来十年 将从哪里下手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重庆在西部开发新十年中将从哪里下手呢?

    “提升,是重庆新阶段的关键词,主要表现在‘六个提升’上!”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即基础设施由突破瓶颈向提升基础保障能力转变;产业发展由培育特色产业向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农村发展由突破扶贫开发难点向提升统筹城乡能力转变;生态环境由控制恶化趋势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对外开放由营造环境向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改善民生由着力解决百姓急难问题向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转变。

    据杨庆育介绍,与“六个提升”相对应的,有六条措施。

    一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畅通重庆”,尽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天然气为补充,资源开发与区域合作并举,加快建设能源保障体系;加快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开展“三网融合”,建立直达国际的专用高速通信通道等。

    二是建设西部产业高地。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等,积极发展千亿元级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千亿级园区,形成竞争力强、带动力强、支撑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轻纺、食品、创意、珠宝首饰加工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是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眼2012年形成统筹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2020年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两阶段目标,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三条主线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突出“内陆开放、圈翼互动、双向对进、统筹挂钩”的重庆特色。

    四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

    五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推进“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吸引国内外较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六是建设“和谐重庆”。在西部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健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记者 秦勇 陈钧)

 
 
 相关链接
· 重庆:规范的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 赵铁锤听取山西"2.22"和重庆"5.30"事故调查进展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重庆市政府推动"宜居重庆"建设
· 重庆奉节“楼裂裂”肇事开发商及责任官员被刑拘
· 重庆:蔬菜总产量首次超过粮食成第一大宗农产品
· 重庆大学生参加医保最高每年报销大病费用12万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