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汪洋纵论广东转型:不转慢转都不行 盲目转更不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3日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在4月12日举行的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纵论探索广东特色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路子”。

    谈形势 在“加快”上下功夫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不转不行。马克思说过,“以什么方式加入生产,就以什么方式加入分配”,如果我们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走低水平粗放式增长的老路,也就只能在世界产业利益分配中备受“剥削”。

    面对国内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慢转也不行。根据科技部《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江苏省综合创新能力由此前的第四位一跃升至第一位,将广东挤出三甲;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则首次超越广东省位居第三,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面对兄弟省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的成效,我们无法不感到沉甸甸的竞争压力。

    面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盲目转更不行。

    我们既无三十年前的区位优势,更受科技教育等资源短缺的制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固然不行,慢转也不行,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加快”上下功夫,扎实高效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赢得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根本出路。

    谈转变 探新路有三个“不容易”

    转变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说其艰巨,是因为利益格局调整的不容易。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造就了传统的利益结构,传统的利益结构又反过来不断强化传统的发展理念和路径依赖。

    说其艰巨,还因为“自我否定”的不容易。必须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醒而又坚定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说其艰巨,更因为新路探索的不容易。知道什么是新路不容易,真正走出一条新路更不容易。当年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先行者们冒着风险“杀开一条血路”,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需要我们在他们开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科学发展模式的新路才能越走越宽。

    必须强调的是,要防止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作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一哄而上,搞一刀切、照搬照抄。如果不具备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区域,无视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约束,出于政绩冲动奉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错误理念,盲目搞所谓转型升级,必将导致想吃“馅饼”,却掉进了“陷阱”的危险。

    谈优势 “敢想敢干”是第一

    《庄子》里有句话,“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如果我们正确地发挥优势,走出自己加快转变的路子,就有可能“事半功倍”;如果硬要“续凫断鹤”,以短博长,就可能“事倍功半”。

    我们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一是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改革的底蕴深厚,人民群众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去年我们“点将”深圳、顺德试点大部制改革,现在看来是选对了。这两个地方都有很强的改革意识,改革方案力度之大出乎意料,改革过程之顺利、效果之好也出乎意料。可以说,深圳通过这次改革,再次引领了改革的潮流;而一度有所沉寂的顺德人又变成了“可怕的顺德人”。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好,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较强。三是物质基础雄厚,政府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比较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既有心又有力”。比如,去年我们拿出400多亿元来推动“双转移”;今年又将提出用100亿元来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反应比较灵敏。

    谈扩大内需 今年继续“站台”推广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从物质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我们现在要把基于外销的产品转为内销产品,同样是“惊险的跳跃”,如何不让我们的企业“摔坏”,政府其实大有可为。开辟内销市场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开辟内销市场的过程中去解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今年我和华华省长还要继续为广货全国行‘站台’,营造声势。”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外需趋紧可能长期化。去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部分外销企业转内销,去年广东省工业品内销4.47万亿元,增长21.7%,实现了外需不足内需补。

    2006—2008年广东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7.5万元,低于江苏的8.84万元和山东的7.76万元。因此,我们要发挥传统产业的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

    要用待遇留人,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待遇才有可能引来一流的人才。其次要用事业留人,就是用事业发展的前景留人,用梦想留人。再次,要以一流的人才引一流的人才。

    谈改革 鼓励先行先试

    要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发展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有力措施,什么时候我们改革的力度大,改革的方向对,什么时候发展就快一些好一些;什么时候改革力度小,改革方向有偏差,什么时候发展就慢一些。今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最大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如果没有制度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广东必须像当年“杀出一条血路”那样,拿出改革的勇气、创新的锐气、率先行动的魄力,弘扬“敢为人先,敢于突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改革精神,着力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谈干部 知识转型今年轮训处级以上干部

    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此话虽然言过其实,却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忧思。长期以来,广东省的经济总量总是全国第一,听惯了别人赞叹,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优越感,特别是不少干部对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重视不够,现代化知识相对薄弱。这已经成为广东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

    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繁重任务,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还不完全适应,甚至存在“本领荒”,许多急需掌握的知识还没有掌握,许多原来熟悉的方法不管用了。

    有一些领导干部虽然认识到转变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果不明显;有的自身学习非常刻苦,但不善于领导所在地区和部门的学习,没有发挥作为领导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各级必须重视解决干部加快转变的知识和本领匮乏问题,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培养人才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各市可以根据各地重点发展的产业,请出版部门编知识丛书。要举办轮训班,各地可根据今年重点要发展的产业,对处级以上的干部轮训一遍。

    精彩实录

    如果不具备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区域,无视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约束,出于政绩冲动奉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错误理念,盲目搞所谓转型升级,必将导致想吃“馅饼”,却掉进了“陷阱”的危险。

    利益结构调整不容易,“自我否定”不容易,探索新路不容易。

    广东是个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丝毫不亚于一个巨型“水库”,并且处于全国这个特大“水库群”的重要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无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对新产业的引进,不能再“拣到篮里都是菜”,而要从技术上、规模上、标准上、能效上、环保上等各方面设置必要的“门槛”,用优化了的增量,来提升整体产业的素质和水平。

 
 
 相关链接
· 广东:转型避免“休克”“阵痛”的三大因素
· 广东九大措施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
· 广东多举措推动增值税转型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