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林业局长赵树丛:三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3日 10时40分   来源:林业局网站

    1978年11月,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工程建设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建设期限长达73年,分3个阶段、8期进行,工程范围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力争到2050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林木蓄积量增加到42.7亿立方米。专家估算,三北工程结束后,工程区森林蓄水量相当于4个三峡水库。在国家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战略决策,实施这样的宏大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的坚定决心。

    三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和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已经走过34年,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奋斗历程。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初期,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组建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并将工程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由国家拨专款实施。1988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1997年,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构建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战略构想,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展了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抚育补贴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等试点,大幅度提高了工程建设投资标准和投资规模。所有这些,为三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2.4%,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14.4亿立方米,在祖国北方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明显减轻。工程区2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500平方公里,长期扩展的趋势得到扭转;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6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重点治理区治理程度达到 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开始“双下降”,入黄泥沙量年均减少4亿吨左右;营造农防林253万公顷,工程区农田林网化程度达68%以上,2248万公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每年粮食因此增产100亿公斤。同时,工程区建成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基地,木材等林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种植业、养殖业、流通业和生态旅游业等蓬勃发展,一些地区农民涉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人类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生态工程建设的典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三北工程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三北工程是在我国经济状况非常困难、造林技术相对落后、生态治理经验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尤其是三北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30多年来,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为推进工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付出了艰辛努力,在建设思路、组织形式、投入方式、治理模式、技术路线、工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多效益、带片网、乔灌草、造封管、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第一次把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发展模式。这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不仅推动我国林业走上了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而且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北工程建设铸就的伟大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长期与恶劣自然条件的抗争中,三北地区形成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用34年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改善生态、感天动地的绿色壮歌。山西右玉县19任县委书记、县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地抓好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0.3%提高到现在的51%,把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这样的典型事迹和宝贵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投身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实践,必将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北工程建设的实践证明,实施三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同时对形成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性和标志性工程,既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又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虽然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我国森林覆盖率排在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排在世界第122位。尤其是三北地区分布着全国83%的沙化土地和39%的水土流失面积,依然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产品最短缺的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北地区,必须从服务国家大局、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尽快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状况,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最近,国家正式批准了三北五期工程规划。规划确定,工程建设仍以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为主要任务,在2011—2020的10年间,规划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完成退化林分修复193.6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三北地区新增森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5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60%以上的退化林分得到有效修复,7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80%以上的农田实现林网化。与四期工程相比,五期内容更加丰富,投资明显增加,任务更加繁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三北五期工程也处于承上启下、加快推进、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加快三北工程建设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明显减少、成本大幅提升,林地和林木资源保护压力空前加大,加之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植树造林、巩固成果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全面落实三北五期工程各项规划任务,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推进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批准的三北五期工程规划,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植树造林作为建设重点,把生态修复作为核心目标,把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建设重点,推进规模治理,努力增加三北地区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

    具体讲,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三北工程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持续稳定、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标准,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强规划实施,科学制定各地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单位,并抓好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三是加强科学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封飞造结合,乔灌草搭配,科学运用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多快好省地恢复林草植被。四是加强改革创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措施,规范林权流转,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五是加强资源管护,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坚决控制林地流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切实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相关链接
· 林业局: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速林农抱团致富
· 林业局:全面完成确权发证 确保集体林改质量
· 林业局长赵树丛致全国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者慰问信
· 林业局通知要求积极做好2014青岛世园会参展工作
· 林业局:10部门将继续合力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
· 林业局:2012年1至8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750起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