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卢沟桥畔响起的枪声 唤起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樊永强)70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畔响起的侵略者的枪声,唤起了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局部抗战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历史学家郭廷以的这段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在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侵略战争,其中10次是对华战争。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鲸吞中国的罪恶就这样开始了———

    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此后,日军攻占山海关,直逼平津,接着又策划华北自治……

    中国人民一刻也没有放弃过抵抗。

    1931年9月20日,尚处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11月4日,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齐齐哈尔江桥镇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侵略者的屠刀挥得越高,中华民族的反抗就越强烈。

    “我们的抵抗,让叫嚣‘上海一旦发生战事,四小时即可了事’的日军大出意料之外。”在淞沪抗战中任19路军司令部参谋的复旦大学教授朱伯康说,官兵们的英勇战斗令日军死伤万余人,四易司令官。

    长城,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标志。1933年1月,29军官兵在这里挥起大刀,令日军在喜峰口“丧尽皇军名誉”,遭受了“50年未有之侮辱”。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成了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号角。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爱国志士、爱国青年的推动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救亡运动,在中华大地澎湃而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畔悍然挑起事端。

    “我抡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鬼子的刺刀,然后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再向前一刺,使劲儿一拧,鬼子一声惨叫,死了。”90岁的马玉槐老人,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日军肉搏的情景。

    全民抗战

    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肩负起了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经过长征刚刚到达陕北,“高举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就作为党的重大方针定了下来。“七七事变”次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把一个醒来的民族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将千百万庄稼汉锤炼成了一支无所不在、战无不胜的抗日大军。

    延水河畔,4万名历尽艰辛的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水网江南,1万名走出深山野林的游击队员组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当整师整团的国民党军潮水般溃退时,当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向大后方时,八路军、新四军朝着骄横的侵略者的炮火迎头而上。

    “第一仗,我们就给了日本人一个下马威。”当年吹响平型关战斗进攻号的司号员强勇回忆,“激战一天,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的呢子大衣,足够115师每人一件。”

    1937年11月上旬,当整个华北地区的正面抗战以失利告终的时候,毛泽东作出了被历史证明最为英明的决定:到敌人后方去!

    至1938年底,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已基本完成战略展开,依托根据地的游击战不时奏捷。腹背受敌——日本“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企图完全落空。

    1937年至1938年,英国《每日先驱报》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访问中国后,这样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在华北荒芜的崇山峻岭中,在绿色的长江流域,在华南的稻田和雨水充足的山里,一个拿起武器的民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领路人……”

    中国共产党人所开辟的敌后战场,成了埋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作战11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人,解放国土100多万平方公里,建立了遍及华北、华中、华南19个省市的抗日根据地……

    民族觉醒

    “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68年前的7月7日,朱自清以“这一天”为题,写下这段激情洋溢的文字。

    这一天,是“七七事变”两周年纪念日。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烽火,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全体中国人之中形成、觉醒,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变化。”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说。

    几乎一夜之间,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变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政见不同的党派、团体共赴国难。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把兵当”……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牵动华夏儿女的了,也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让中华民族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1400万人受伤,2100万人被杀或战死。

    “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成为日后改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防大学副校长许志功教授说。

    从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从“七七事变”全民奋起开始,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得道多助——“七七事变”后中国奋起抗战赢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王玉山)正义必得伸张,暴行必遭谴责。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的奋起抗战。世界各国人民纷纷以不同方式声援中国抗战。

    正如毛泽东在1937年10月25日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所说:中国抗战“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国际间过去鄙视中国不抵抗的,现在转变为尊敬中国的抵抗了。”

    苏联青年:假如中国需要自愿兵,一天之内就会有十万人去报名

    中国的全面抗战受到苏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苏联《真理报》连续发表文章,赞扬中国抗战“反映了中国抗日情绪的巨大高涨和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并预言:“日本军队在一夜之间能够占领几十个城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俄文每日新闻社在1937年8月6日致宋庆龄的信中说:“我们正准备与中国携起手来,和中俄之敌斗争。”

    苏联许多青年表示,假如中国需要自愿兵,只要一声令下,保管一天之内,就有十万人去报名。

    苏联空军大队长库里申科说:“我像体验着自己国家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

    民间团体: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支援抗战

    世界各国纷纷自发组织民间团体声援中国抗战,很多外国友人亲赴中国投入战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英国发起成立“援华会”,抵制日货;法国有100多名议员参加了援华组织。法国记者蕾娜1938年8月21日向世界广播,介绍“在中国所见的一切”,向全世界揭露日军在中国的罪行。

    加拿大人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他在晋察冀边区筹建了第一所国际和平医院。奥地利工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展拒运军火赴日的斗争。

    1937年12月13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科学家爱因斯坦、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等联合发表宣言书,吁请各国人民抵制日货,勿与日本合作,同时全力支持中国,直至日军完全退出中国。

    英美等国大批人士也先后访问陕甘宁边区。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多次来到这里,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并积极支持和掩护中国爱国青年的抗日活动。

    美国人民:政府和国会要改变对日妥协纵容政策

    美国各阶层民众通过召开公共集会,向报纸写信以及组织各种群众团体采取行动,要求政府和国会改变对日妥协政策,特别是停止售日军火。

    1937年8月29日,美国“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主义同盟”上书美国国务卿赫尔,要求“改变美国观望政策”。

    11月5日,美国劳工联盟领袖勃劳特发表声援中国抗战的演说:“我们再也不能让美国被日本用来作为进攻中国民众的根据地……我们必须割断美国与日本的一切经济关系,直至日本的军队退出中国国土。”

    “七七事变”后,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应放弃孤立主义政策,修改中立法案,援助中国。他于1938年5月发起组织有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不参加日本侵略行动委员会”,开展禁止美国军用物资输出日本的运动。

    海外华侨: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

    “七七事变”爆发后,海外华侨热切关注和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

    当时全世界近800万华侨,有一半以上参加了各种不同方式捐款,购买中国政府向海外发行的各种公债。从1937年下半年到1940年初,华侨捐献的各种物资总数达3000批以上,平均每月100批。战时回国服务的华侨团体有数十个。参加中国空军的数百归侨,不少人血洒蓝天。

    南洋华侨发起抵制日货运动,日矿的大量华工纷纷离矿罢工;美国华侨多次掀起阻运废钢铁到日本等援华运动,开展“中国周运动”;欧洲英、法等国的华侨纷纷加入当地援华组织,协助中国使节开展活动……

    国际援华道路被切断后,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先后动员了3500多名技术熟练的机工回国参加抗战,到滇缅路抢运战略物资。滇缅路上的华侨司机打出了“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的标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启和坚持,引发了遍及全世界的声援浪潮,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愿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准备了雄厚的民众基础。

    3年后,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4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4年半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格局终于形成。

 
 
 相关链接
· 不忘国耻面向未来:写在“七七事变”70周年之际
· 5位抗战老兵将重聚卢沟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