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向北开放和对外交流给内蒙古经济带来无限活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7日电(记者柴海亮、任会斌)在内蒙古,边,过去意味着荒凉、边远和落后;如今,边,意味着资源和优势。在弯弯曲曲的中俄、中蒙边境线上,内蒙古自治区的18个口岸,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点缀在祖国的北疆。它们敞开了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构筑了立体的、全方位开放的我国对俄、对蒙口岸体系,给内蒙古经济带来无限活力。

    满洲里口岸,作为我国最大的铁路口岸、中国对俄罗斯最大的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目前,满洲里各大宾馆、饭店常年入住率都在90%以上,每天在满洲里生活、工作、旅游的俄蒙客商达1万多人。同时,口岸经济活跃的满洲里也引得国内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资、创业。

    满洲里互贸区管委会旅游区管理处副主任石文良告诉记者,满洲里互贸区现有1000多个摊位,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地。

    6年前,从长春大学俄语系毕业到满洲里找工作的吉林小伙子尹家丰,如今已经在这个城市买了两套商品房。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穿运动服、剃平头的“阳光男孩”每天做两份工,工作18个小时。尹家丰白天是满洲里市俄语新闻中心的编译人员,晚上则是这个城市一家四星级酒店里“慢摇吧”的老板。

    “每天晚上,只要你走在满是霓虹灯的满洲里大街上,穿梭于俄罗斯游客中间,你就会感觉到心潮澎湃。”尹家丰说,“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

    内蒙古的口岸因向北开放而兴,内蒙古的边城因口岸而兴。

    如今,徜徉在高楼林立、中西合璧的满洲里市,可以看到中、俄、蒙商贾人来人往,买卖兴隆;加工贸易园区的车间里机场隆隆,各生产线上的产品源源不断。

    同样,地处内蒙古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策克口岸,曾经是一个只有几户牧民的偏僻、荒凉的村庄。如今,这里是我国第七大陆路口岸和内蒙古第三大口岸。毫无疑问,这一变化得益于向北开放与对外交流。

    2003年,内蒙古庆华集团“走出去”,与蒙古国“蒙古之金”集团合作,共同开发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并进口,每年策克口岸过货量超过200万吨。

    向北开放与对外交流,使得内蒙古诸多边城获得了腾飞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对蒙古国第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已经把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批木材加工项目带动了这个市的工业经济发展。

    内蒙古党委政研室研究员段连敖说,向北开放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正促进内蒙古“新边疆”“新口岸”的崛起。

    据内蒙古商务厅口岸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内蒙古口岸进出境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27.1%,出入境旅客人数年均增长16.7%;2006年,内蒙古口岸货物运输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25万吨,同比增长12%。目前,内蒙古已成为中蒙、中俄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要充分发挥内蒙古沿边地缘优势和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向蒙古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新的切入点,继续扩大双方合作领域。

    近几年来,内蒙古在蒙古国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兴办企业近20家,投资额共计4000多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蒙古国在内蒙古投资兴办企业20多家,合同外资金额近300万美元。

 
 
 相关链接
· 内蒙古自治区外贸:发展口岸经济 兴边兴区富民
·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首届中国海拉尔中俄蒙三国国际青年艺术节闭幕
· 内蒙古以风光和文化展现魅力 旅游业收入达280亿
· 内蒙古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开园在即
· 内蒙古:快速崛起和生态保护使其呈现多重魅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