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中国人权取得历史性进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在《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就人权问题接受了《人权》杂志专访,积极评价《世界人权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中国人权发展的成就和观点,展望中国和世界人权发展的前景。

资料图片: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

    王晨首先对《世界人权宣言》作了积极的评价,他说,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文件,是人类在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吸取和融会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人权宣言。60年来,《宣言》在唤醒世界人民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指出,《宣言》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普遍性的“人权”概念,将人权的主体确认为无差别的人,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并列为人权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突破了西方狭隘的传统人权观念,丰富和发展了人权的内涵。

    他说,《宣言》鼓舞了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运动,为摧毁统治人类数世纪之久的殖民体系,促进世界和平、人权与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说,《宣言》对人权理念的传播和世界人权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宣言》的影响下,联合国相继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数十个国际人权文书,各大洲也通过了不少区域性人权文书,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或相关法律都以不同的方式载入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内容。

    在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人权方面的变化时,王晨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是人的生活水平和尊严、价值的提升。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人权的普遍性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王晨从五个方面列举了中国人权取得的成就:

    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领域的一个突出进展是,突破了将人权视为资产阶级口号的“左”的思想束缚,确立了人权观念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宪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说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人权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中国在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

    二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截至2007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9元人民币增长到18700元人民币,增长了近50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约分别增长了39倍和30倍;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由6.7平米上升到27平米,农村居民由8.1平米上升到30.7平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6.6%和67.71%下降为36.3%和43.1%,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家庭服务、旅游观光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有效保障。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达229件,国务院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公民的各项权利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强化政务公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公民的民主权利依法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农村实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基层民主,使亿万农民获得了直接选举权利。

    四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各种措施,着力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加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将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权利落到实处。2006年,全国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结束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目前,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两基”人口已达99%,跻身于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由86.7万人增加到1885万人,增长了近21倍。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设施大幅增加,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2002年国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已有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7%,大大改善了人民健康水平。

    五是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工作和国际人权法律文书的制定,为丰富国际人权概念的内涵,促进国际人权实践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积极批准、加入有关人权国际公约,迄今已先后参加了25项国际人权公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履行公约义务,及时提交履约情况报告,接受联合国条约机构审议。中国一贯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对话、合作与交流,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迄今已与世界各国进行了70多次人权对话和交流,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为共谋共促彼此的人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关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促进人权方面的工作,王晨介绍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于1991年,其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不仅包括说明中国的内外方针政策、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还包括就国外误解多、偏见深、指责多的一些重大问题说明事实真相和我们的立场观点,积极做解疑释惑和增进了解的工作,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其中,人权问题就是外界对中国了解比较少、误解比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外说明中国人权的真实情况和看法,是国务院新闻办成立伊始就承担起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20年来,国务院新闻办在人权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向世界阐明中国的人权主张和实践,介绍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促进人权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努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实际情况的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原因,掀起反华浪潮,将“人权攻势”的矛头直指中国。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真实的人权状况,阐明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国务院新闻办于1991年11月1日发表了中国第一份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此后,先后发表了7个介绍中国人权总体情况的白皮书,并就国际上比较关注的民主政治、罪犯改造、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族宗教、法治建设等与人权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表了30多个专题白皮书和数十篇重要文章。这些白皮书和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完整权威地向国际社会阐明了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对于国际社会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人权的真实情况,驳斥国际敌对势力的歪曲指责,澄清国外对中国人权的误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舆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普遍认为,中国政府以白皮书形式就人权问题主动介绍情况,“增强了政府的开放性与透明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人权的进步,了解了中国政府为促进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

    二是用事实批驳美国国务院《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不实指责,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国务院配合一些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搞反华提案,每年发表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进行歪曲责难。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先后发表了10多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列举事实对美国国务院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的攻击予以驳斥和澄清,揭露美国利用人权反华反共和推行霸权主义的实质,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2000年至今,国务院新闻办还针对美国国务院《国别人权报告》的歪曲指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连续8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系统揭露美国的人权劣迹及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共鸣。一些国外媒体认为这些文章“像一把利刃,直指美国痛处”。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关于美国的人权报告说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想说的话。有的发展中国家媒体呼吁执政当局“不要沉默,应向中国学习,对美国《国别人权报告》做出回应,捍卫民族尊严”。

    三是通过举办展览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人权的发展状况,展示中国独特的人权发展道路。比如,2006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与中国人权研究会联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中国人权展”;2007年7月至10月国务院新闻办与中国人权研究会联合分别在印度、尼泊尔、奥地利、意大利、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举办“镜头中的当代中国人生活”图片展;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镜头中的中国人生活”主题展等。特别是“中国人权展”,是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权展览。该展览共展出图片700多幅,相关实物250多件,人权图书1000多册,图表24幅,并配有场景模型、影视展播、电子台历、电子白皮书、网络互动、触摸屏答问、民间艺术现场表演等多种富有现场感和互动性的展示形式,将“人权”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艺术地再现了中国人民争取、维护和发展人权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展示了中国的人权保障制度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多层次、多视角、多方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权建设的状况及其进展,为国内外观众客观、全面了解中国人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许多外国媒体称,“举办人权展览反映了中国的进步与开放”,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了解十分有益”。

    四是积极开展人权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国内干部群众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努力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这些年来,国务院新闻办通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为期几个月的人权知识讲座、在《人民日报》刊发为期1年的系列人权知识百题解答、在《光明日报》举办“人权知识竞赛”,以及通过组织编写出版《人权知识干部读本》并纳入全国干部学习培训系列教材、举办干部人权知识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人权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干部群众对人权问题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干部群众尊重和维护人权的自觉性,扩大了维护和保障人权的社会基础。同时,国务院新闻办还积极推动并牵头组织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致力于全面、有序地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个计划内容十分广泛,将涉及完善政府职能,扩大民主,加强法治,改善民生,保护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的特殊权利,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等与人权相关的各个方面。通过全面系统地制定、落实促进和保障人权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必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

    在谈到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前景时,王晨指出,人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人权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人权状况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政治、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民主法制尚不够健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尊重人权的意识有待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差距拉大的势头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都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和保障人权,仍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他说,虽然还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首先,中国已将促进人权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共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扩大民主、保障人权的内容,强调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从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目标到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这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其次,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人权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关键,以法治为保障,促进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只要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的人权事业必将会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

    王晨表示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人民享有的人权必将更加充分。

    关于当今国际人权领域的形势,王晨分析指出,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形势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国际社会对人权问题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人权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主题。冷战结束后,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人权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对人权问题日益重视,共识也逐渐增多。2006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人权理事会作为联合国大会的附属机构,取代经社理事会下属机构人权委员会,标志着人权第一次与安全、发展并列被确立为联合国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各国纷纷按照联合国的要求设立国家人权委员会等国家人权机构,将促进和保护人权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国际人权领域主张对话、反对对抗成为普遍呼声,利用人权制造对抗越来越不得人心。这些都代表了国际人权领域进步与发展的潮流。

    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世界人权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由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未建立,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面临严峻威胁;一些国家和地区集团将人权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实行双重标准,打着“人权”旗号否定他国主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破坏了人权领域国际合作的气氛,阻碍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他强调,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正视当今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维护各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前,武装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严重危害着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占世界人口不足20%的发达国家,控制的全球财富却超过85%,而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享有世界财富不到15%。发展中国家有10多亿人食不果腹,忍受着贫困、饥饿、疾病的煎熬,他们的生存和尊严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铲除这些对人权严重危害和破坏的因素,各国人民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实现。

    其次,必须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和共同理想。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人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面临和需要优先解决的人权问题也不尽相同。在承认人权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各国政府和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模式和道路。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既充分展示了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又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的人权理论与实践。尊重人权发展模式多样性,既是对各国国情和各国人民智慧与创造性的尊重,是对多元文明和各国人民多元生活方式的尊重,也是促进世界人权发展的重要前提。

    最后,必须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反对对抗和强权。人权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各国必须遵循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项等原则。在促进人权方面,各国只有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对话与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各国人权进步,也有利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在人权问题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行不通的,它不仅无助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反而会毒化国际关系,损害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事业不断得到推进与发展
· 我国将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规划人权事业发展
· 王晨出席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并演讲
· 人权专家在京探讨改革开放30年人权发展成功经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