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业部与北京、辽宁、江苏等地进行渔业增殖放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辽宁:辽东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

    新华社沈阳6月6日电(记者王飞、田晓航)6月6日上午,由农业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辽东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葫芦岛市兴城小坞渔港举行。除辽宁外,北京、江苏、福建三地在6日当天也同步举行了增殖放流活动,这种四地联动的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

    图为大黄鱼增殖放流现场(6月6日摄)。当日,农业部与福建省政府联合在宁德三都湾海域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300万尾子一代大黄鱼放流三都澳。近年来,福建省共投入资金3970多万元,增殖放流鱼、虾、贝等苗种14.5亿尾,通过连续多年的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明显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我国增殖放流规模日益增大,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国务院将大幅增加增殖放流投入资金。辽宁省副省长陈海波透露,今年辽宁省计划放流游动性品种12个,放流总量达70亿尾(头)。

    10时30分,放流活动正式开始。3条渔政船与6艘渔船从港口出发,抵达离岸8海里处放流水域,陆续投放对虾、海蜇、牙鲆等海洋生物幼体共计600余万尾(头)。据悉,在当天辽东湾的5处放流水域总共投放各类海洋生物幼体3400万尾(头)。

    图为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现场(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据辽宁省水产苗种管理局副局长林军介绍,目前辽宁已经形成“两虾一蜇” (对虾、车虾和海蜇)为主,鱼、蟹、贝为辅的多品种增殖放流态势。每年仅回捕放流海蜇的产量就达4万吨,价值近7000万元。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处处长钱劲表示,今年辽宁省海洋增殖放流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时隔20年后,再次向辽东湾投放1.5亿尾对虾;二是将放流日期由原来的6月中旬提前到6月初,以增加放流生物资源的生长时间,提高渔获量。

    据了解,此次活动属于农业部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同步举办的大型增殖放流活动之一,主题是“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09年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江苏举行

    新华社南京6月6日电(记者邓敏)农业部和江苏省政府6日联合举行2009年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活动地点分别在南京、泰州、江阴、南通和洪泽湖、滆湖等地。

    6月6日,放流活动南京主会场的嘉宾和渔政人员一同向江中放流鱼种。当日,由农业部与江苏省政府联合组织的2009年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江苏省内沿江的南京市、泰州市、江阴市、江海交汇的南通市和内陆主要淡水湖泊洪泽湖、滆湖同时举行,活动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向江海湖泊等天然水域投放各类鱼种及中华绒螯蟹等5000多万尾(只),以增殖水生生物资源,进一步修复改善水域生态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2009年,江苏省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上,放流各类鱼虾蟹贝类苗种8亿尾(只)。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处处长刘伟告诉记者,水生生物是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健康的最重要物质资源,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目的就是增加自然水域里的鱼类、贝类、虾类和蟹类数量。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也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使渔民增收安居的重要途径。

    记者在南京的放流现场了解到,2005年以来,江苏省累计投入了近9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累计已放流各类苗种10几亿尾。江苏省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纳入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广泛参与。

    6月6日,工作人员在南京江边准备投入放流的鱼种。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6日在南京的放流现场共放流了各种长江土著苗种110多万尾,其中有胭脂鱼、暗纹东方鲀、赤眼鳟、细鳞斜颌鲴、中华绒螯蟹、四大家鱼品种。今年江苏全年计划放流各类苗种8亿尾。

近2亿尾鱼苗被投放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流域

    新华社南昌6月6日电(记者 郭远明)6月6日9时30分,位于我国最大淡水湖湖畔的江西进贤县三阳港,1000万尾活蹦乱跳的鱼苗被渔政人员放入鄱阳湖。同时,鄱阳湖边另外四个鱼苗投放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渔业增殖放流。

    江西省农业厅渔政管理局介绍,6日当天,江西省农业厅在鄱阳湖及其周边流域范围的五条主要江河水域,与14个市、县政府联合举行增殖放流系列活动,将向鄱阳湖及周边流域投放各种经济鱼类苗种近2亿尾。

    据了解,由于水域污染、水上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导致鄱阳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加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五大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已是刻不容缓。

    专家介绍,水生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域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气体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养护好水生生物资源,对于保障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主动修复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的有效措施。

    江西省今年在全国率先设立渔业资源增殖放鱼月(以下简称放鱼月)制度,以后全省放鱼活动主要放在6月份进行(6月份是江西省水生生物繁殖的重要时期,也是鄱阳湖禁渔期制度实施的关键时间段)。今年整个6月份,江西将通过组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向鄱阳湖及其周边流域投放各种鱼类苗种超过4亿尾。

    据统计,2008年,江西省在环鄱阳湖区共放流各种规格的鱼种2亿多尾。据科研部门对鄱阳湖渔业资源的监测统计显示,2008年鄱阳湖捕捞产量较2007年增加7.42%。这说明鄱阳湖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放流的生态效果已初步显现。

洪泽湖放流1650万尾鱼蟹苗

    新华社南京6月6日电(记者 凌军辉)洪泽湖人工增殖放流活动6日上午在洪泽县周桥水域举行,现场放流1500万尾蟹苗和150万尾鱼苗。据悉,这是洪泽湖今年以来的第6次人工放流,预计今年全年放流鱼蟹苗4000万尾,放流量比去年翻一番。

    据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为缓解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洪泽湖不断增加人工放流量,湖区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恢复。2008年,洪泽湖可调查的回捕增殖资源2500吨,创产值2000万元,惠及渔民2万人,人均增收约1000元。

100万尾裸鲤鱼苗放流青海湖

    新华社西宁6月6日电(记者 王雁霖 马勇)6月5日,2009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举行,上百名游客、当地农牧民和工作人员一起将100万尾青海湖裸鲤鱼苗放流青海湖。这也是青海省首次将人工增殖的青海湖裸鲤不经淡水河试游,直接放流咸水湖中。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物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至关重要。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裸鲤生长非常缓慢,有“一年长一两,十年长一斤”之说。每年5月至7月,青海湖裸鲤在沙柳河、布哈河等5条河流溯流而上产卵,形成鱼鸟共生的壮观景象。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受青海湖周边河流来水量减少、河流萎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曹宏说,湟鱼放流活动已持续开展了8年,并取得明显成效。自2002年以来,青海省已成功向青海湖放流青海湖裸鲤种苗4100万尾。依靠青海湖连续十年的“封湖育鱼”以及环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实现了回升,已从2002年的2000余吨增长到2008年的24340多吨。

    “现在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工作越做越好,每年到了放流的季节,当地农牧民都早早地来到现场等候,亲手将裸鲤鱼苗放流。”曹宏说。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农牧民踊跃加入到了放流队伍中,将一盆盆的裸鲤鱼苗倒入沙柳河。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汤宛峰介绍,以往裸鲤人工放流都是在青海湖支流泉吉河和沙柳河举行,在淡水水域内培育成功的裸鲤种苗在经过淡水河的试游后才逐渐游向青海湖。此次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试验并取得成功后,首次将裸鲤种苗直接投放咸水湖的大规模放流。

    青海湖裸鲤保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被放流至湖中的裸鲤,90%以上都能成活。

广东逾1.4亿尾鱼苗码头放流

    新华社广州6月6日电(记者魏蒙)6日9时至11时30分,1.457亿尾鱼虾蟹贝等种苗从广东省20个地市的20个码头放流,以促进水生生物增殖,改善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副处长林炎光介绍,广东省有20个地市在同时举行放流鱼苗的活动。这一活动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广东“休渔放生节”。这是第二届,之前,广东惠州已提前3天开展了放流鱼苗的活动。放流种苗的品种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既有草鱼、青鱼、鲢鱼等珠江水域主要经济鱼类,又有对水质要求严格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等稀有品种。

    中山市当日在横栏镇西江渡车船码头往西江、石岐河、小榄水道、横门水道放流了2747万尾鱼虾种苗。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5月16日南海伏季休渔已过20天,此时正值放流鱼苗的好时节。

    林炎光告诉记者,已举办两届的广东“休渔放生节”有三大特点:一是活动突出了文化性。大力弘扬“休渔放生”活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态平衡和生命价值的丰富内涵。通过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放生”行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传统放生、护生活动之中。二是活动突出了科学性。强调不同的流域放生不同的鱼类品种,并且进行事后跟踪和科学评估,努力实现科学放生,依法放生。三是活动突出了群众性。通过宣传“休渔放生”活动,积极鼓励学生、青少年以及广大市民参与“休渔放生”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5月16日南海伏季休渔首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湛江所辖廉江市政府联合在北部湾的车板镇龙头沙海区就已开展了大型增殖放流活动,逾千万尾鱼虾种苗和2.5万公斤巴非哈鱼种苗纷纷放流入海,这是继2004年实施粤西第一礁建设投放后,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工程的又一大举措。这次增殖放流活动也是广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首个项目,标志着广东海洋牧场建设已正式启动并大规模展开。

    林炎光还告诉记者,广东已连续31年开展江河海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连续11年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制度,在全国率先建设大规模人工鱼礁,全面加快了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79个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4个,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之首。

 
 
 相关链接
· 百万鱼苗放流黄河小浪底水库
· 千万鱼苗放流洞庭湖
· 两广青年举行"同饮西江水 共护母亲河"鱼苗放流
· 黑龙江08年放流鱼苗5000万尾 鱼类资源状况好转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