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7月16日电(记者 王金涛、张桂林)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重庆市骨干工业企业,主打产品是铁路货车。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铁道部暂停货车采购,长征重工骤然感到空前的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回暖,铁道部今年上半年又恢复了铁路货车招标采购,长征重工成功中标791辆C70型敞车。长征重工总经理段志发说:“铁路运输是个经济晴雨表,我们的信心又回来了。”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长征重工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比5月份增长一倍还多。
段志发认为,从长远来看,金融危机对企业是一件好事情。在危机中,长征重工明白了产品单一存在巨大风险,于是成功开发了载重汽车厢体这个新产品,并致力于生产大型水压机。
与长征重工一样,重庆许多工业企业都在逆境中迅速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并成功“突围”,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一道亮色。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重庆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2.6%,工业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重庆规模工业增加值在1月份同比下降3.7%后,2月份就显现回暖迹象,同比增长6%。此后重庆工业“一路高歌”:3月份增长8.8%,4月份增长11.2%,5月份增长12.3%,6月份增长13.7%,增幅排位由2月末的全国第14位上升为6月份的全国第8位。
重庆工业之所以增势强劲,得益于工业结构逐渐优化,许多工业企业并没有在危机中束手无策,而是积极想办法、调结构、开发新市场和新产品,从而走出了困境,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压力。国内微车“老大”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抓住微车俏销的有利时机,将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开发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强化,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在全国排名第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作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加速回升,产销汽车55.2万辆,增幅由1月下降12.6%转为6月增长24.7%,除长安汽车外,长安跨越、渝安、庆铃等企业产值也大幅度增长。
科技创新也成为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重庆海装风电公司以技术转让方式从德国引进850KW系列变速变桨风电机组后,通过消化吸收,已研制出2MW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目前正在研制5MW风电机组,将在重庆建成产值超百亿元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据统计,新投产的海装风电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增产值5.8亿元。
此外,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等众多桂冠于一身的重庆市,近年来所展现的强大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也为工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重庆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至6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3亿元,同比增长33.6%。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8亿元,工业投资占比达34.6%。全市工业新开工建设项目1743个,同比增长38.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6.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增长较快。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冰预计,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重庆市下半年有望完成工业增加值1428亿元,同比增长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