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危中求机"——长三角一体化在困境中不退反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7月29日电(记者李荣、屈凌燕、邓华宁)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亮点不断:新一轮区域城市合作专题实行“票选制”,各地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世博会、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等,成了构建区域合作分工的平台,有利于打开区域产业的互补空间;交通、医保、工商等基础领域的网络建设和制度衔接正在提速;生态补偿机制等前瞻性课题直接为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虽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困境中不退反进。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负责人胡雅龙说:“如今的长三角不会再回到拼资源、抢项目的老路上去了。”

    合作专题的“两轮票选制”

    刚刚开完长三角城市合作专题办公会议的胡雅龙对记者说:“现在确实不一样了,经过票选的合作专题,又由多个城市分别牵头,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短短几个月就都破了题。”

    这个“票选制”是长三角地区的首创。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苏浙沪两省一市主要领导一年一次的座谈会,决定区域合作的大政方针;二是两省一市主要分管领导的联席会议,决定区域一体化的具体推进领域和方向;三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具体落实长三角城市合作的专题,确定推进内容。

    今年的城市合作共推出20多个“候选专题”,在16个城市先进行首轮票选,筛选出11个“入围专题”,再进行第二轮票选,最后确定了金融合作、医疗保险合作等5个年度专题。与以往不同,这5个专题由长三角4个主要城市分别牵头。上海市领了“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等2个专题;杭州市领了金融合作专题;南京市领了医保合作专题;宁波市领了会展合作课题。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人士说,“票选制”加上牵头方分担的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区域合作的共性需求有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发现机制,一旦确立了合作的具体方向,龙头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都有了一份责任感,一起思考、一起协调、一起推动,更容易形成合力。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区域合作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越参与越能看清合作的收益,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高。

    一体化“开弓没有回头箭”

    对于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不久前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个“共”:主题共绎、项目共建、活动共推、旅游共兴,确保杭州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接待中外游客800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以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合作共享资源和平台。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展国际邮轮产业是一个重要内容。上海已在长江吴淞口地区开建一个国际邮轮港项目,计划在上海世博会之前投入使用,接待乘坐国际邮轮入沪的世博游客。在这个项目实施的同时,长江中下游首条游轮旅游航线也已开通。可以预见,到明年5月份,“世博之旅”将与“长江游”有效衔接,长三角旅游产业空间将被充分打开。

    长三角地区一度曾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中。此次金融危机袭来之初,有人曾担心长三角一体化会因地方保护和项目争夺而受到影响。但现实的情况是,长三角一体化已是“出弓之箭”,不可能再走回头路,横向和纵向的产业空间已经渐次伸展开来。“世博之旅”将被证明是一个“最佳案例”。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上海世博会的外地游客中,将有36%以上会在长三角其他城市旅游,可产生直接经济收入近110亿元,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

    长三角金融产业的合作空间也在拓展中,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将加强联动,开展银团贷款、融资代理等跨区域业务;以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为平台,探索建设统一的银行支付系统;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产业转移、企业并购重组、跨地合作项目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产业空间的打开,使得企业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真正动力在企业。企业一直在寻求利用不同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链的区域空间布局。如正泰、德力西等企业将制造基地放在浙江,企业总部或者研发营销基地放在上海,这种企业内部的地域分工客观上将带来长三角实质性的一体化。

    基础衔接、制度先行的效应更长久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负责人胡雅龙说,长三角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危中求机”,关键在于求得长远发展的先机。基础衔接、制度先行的效应更长久。

    “无缝交通网”是区域一体化“基础中的基础”。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和市长蔡奇不久前在上海推出沪杭之间9个一体化计划,首要的就是交通一体化:积极推进沪杭高铁、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加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上海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的合作,进一步缩短沪杭两地的时空距离。

    目前,沪苏浙皖、杭浦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断头路”正一一接上。沪苏浙还在积极推进长途客运“公交化”的新探索。

    两项区域性的“工商新政”,无疑是一体化进程中的创新之举,统一了长三角企业股权出资和外商投资登记等涉及市场准入的政策。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黄笑苹认为,这两项“共同政策”能大大降低企业的重组成本,消除三地工商部门在外资准入方面的政策差异,有助于提高长三角对外资的吸引力。

    “医保新政”也让人期待。根据相关合作专题的进度安排,今年年内将实现南京和上海两城市之间的异地就医结算,明年1月份启动实施南京、杭州两地参保人员的异地结算。

    长三角还开展了流域跨界水体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这被业界认为是非常超前的。根据初步建立的总体框架,一般情况下,在确定跨界断面水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当上游地区出境水质优于控制目标时,下游地区有受益补偿的责任;当上游地区出境水质劣于控制目标时,上游地区有污染赔偿的责任。

    专家认为,生态补偿的发展结果就是建设低碳社会,长三角理应先行一步,勇敢探路。  

 
 
 相关链接
· 长三角地区将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进三张网构建
· 长三角确立教育协作发展会商机制推进教育一体化
· 应对金融危机:长三角“点燃”一体化新引擎
· 江浙沪联手打造无缝交通网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在北翼形成新的增长极
· 2008长三角:“五大关键词”折射区域一体化加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