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正式启动 步入零关税时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2月31日电(记者王军伟、程群)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2015年实现零关税。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和东盟国家共同渡过了难关。危机之后,双方深刻认识到,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10国的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蓝图。

    据介绍,早期收获计划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启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尽管当时我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便利,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

    2009年8月15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贸易互补性的发展潜力将愈发凸显。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说,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国内市场。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决中国生产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相关链接
· 商务部召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新闻发布会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1月初在广西南宁举行
· 专访:马来西亚积极迎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 马飚:全力以赴办好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