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数苑从来思不停: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图为谷超豪(右)等在谈论力学中的数学问题(资料照片)。车,行驶在从温州开往上海的路上。指点着窗外各处熟悉的景物,谷超豪向他的学生,复旦大学副校长陈晓漫讲述着自己如何从这里一步步走来,求学、革命、教书育人。这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见证了谷超豪人生轨迹中交织的三段经历、三种身份——数学家、革命者和教育功臣。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始终与革命建设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胡浩)车,行驶在从温州开往上海的路上。指点着窗外各处熟悉的景物,谷超豪向他的学生,复旦大学副校长陈晓漫讲述着自己如何从这里一步步走来,求学、革命、教书育人。

    这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见证了谷超豪人生轨迹中交织的三段经历、三种身份--数学家、革命者和教育功臣。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始终与革命建设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

    “稚年知国恨,挥笔欲请缨”

    车窗外的树木迅速地倒退,将谷超豪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刚刚进入初中的谷超豪见到了日军轰炸温州的惨烈景象。敌机轰鸣、炸弹尖啸,房屋在瞬间被炸毁,全校师生不得不跋涉逃难。

    国家民族的危急让从小便以孙中山先生“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来勉励自己的谷超豪暗下决心,为国家的兴亡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他立志:一是做革命者,救国救民,一是做科学家,改变世界。

    14岁的谷超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不仅写文章、贴标语,为抗日宣传做后勤工作,更笃志钻研科学,学习用自然科学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改变国家的命运、人们的生活。

    “稚年知国恨,挥笔欲请缨。读书明真理,宣誓向红星。”谷超豪回忆起早期革命历程时,这样写道。

    要做革命者,也要做科学家。“在搞地下工作的时候我就不想数学,在钻研数学的时候也不想地下工作。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有精力平衡好两者。”谷超豪回忆说。

    1943年,自小喜爱数学的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数学系。他积极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组织求是学社,学习马列主义,参加“五二〇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同时,他开始了钟爱一生的数学研究生涯。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谷超豪在大学三年级时遇到了仰慕已久的数学家苏步青。

    “一开始,苏先生就给了我一篇道格拉斯的变分反问题的论文。”谷超豪说,“当时我还是学生会负责人,在紧张的学生运动中非常繁忙,不过我仍强迫自己抽出时间攻读论文。”

    接近100页艰涩难懂的论文读完,谷超豪明白了一点:“有信心加努力,总归能学懂的。”

    在苏步青的指引下,谷超豪对数学从有兴趣到有信心,从喜爱到痴迷,为这门科学奉献终身--“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身为动容。”

    在睡梦中解题,这样传说中的故事曾真实发生在谷超豪的身上。有段时间,他对苏步青先生课程中“K-展空间”非常感兴趣,日思夜想。一天晚上在睡觉时,灵感忽然来了,谷超豪忽然设想出有关子空间理论的一种想法,并构想了一种适宜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他立即翻身坐起,彻夜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终于获得成功。

    “我拿着这些结果向苏先生汇报,他非常高兴。”谷超豪说,“这是我在苏先生指导下完成的最初的系统性的研究。”

    在苏步青教授领导下,谷超豪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和重要的研究成果。他的博士论文《无限连续变换拟群》被认为是继20世纪伟大几何学家E·嘉当之后,第一个对这一领域做出的重要推进。

    要做科学家,也要做革命者。这一点,在科学浩海中尽情畅游的谷超豪从未曾忘却。新中国成立后,谷超豪的革命热情转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热情,他的信仰是:“看准国家需要什么,然后尽力去做。”

    20世纪50年代末,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候,前苏联的人造卫星升上太空。谷超豪敏锐地看到国家科学事业发展需要尖端技术,这对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毅然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中。

    为解决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他开始以高速飞行为实际背景,以超音速绕流问题作为一个模型开展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难题,系统地开创了多元和高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理论。事实证明,他的努力不仅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也为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制等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做出了贡献。

    图为1995年谷超豪接受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

    “越做越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谷超豪的学生,数学家李大潜院士说,谷超豪总是不断要求超越现有水平,要么继续深入,要么开拓新的领域。

    在科研和人生的道路上,谷超豪也在不断超越。

    1974年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到复旦大学访问,并提出与谷超豪共同开展数学物理方面的研究。谷超豪勇敢地接受了邀请,并与同为数学家的夫人胡和生一道,着手攀越另一个高峰。在合作努力下,谷超豪很快解决了“洛仑兹规范”的存在性问题,并将之用于解决杨·米尔斯方程的初始值问题,获得了多项很有意义的成果,被杨振宁比喻为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

    著名的物理学杂志《物理学报告》曾为此出了一本专辑,并特意附上了一页中文摘要。

    1980年,谷超豪在规范场研究的基础上,从物理学中提炼出了“波映照”问题,开创了“波映照”的研究新领域,引发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后续研究,他的论文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性引文。

    “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谷超豪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永不停歇。谷超豪共发表数学论文130篇,在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合作出版专著两部,在75岁高龄时,他还一年发表了三篇论文。

    “笑倾骄阳不零落,抚育精英毋闲空”

    “我最高兴的事情,一是解决了数学问题,二是看到学生取得成绩。”

    1953年,谷超豪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8年至1993年,他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00年起兼任温州大学校长。谷超豪在革命、建设、为学的同时,还倾心育人,桃李天下。

    谷超豪的弟子,29岁的谢纳庆还清楚地记得两个场景:

    --2007年3月,华东医院。病房里堆满书籍,挂着从护士办公室临时借来的黑板。因腿脚受伤正在住院的谷超豪坐在病床上,听取谢纳庆博士论文的预答辩。他听得很仔细,不时提问,并给出修改建议。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室。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正在举行。谢纳庆在黑板前解读一篇科技文献。遇到一个自己也不太清楚的问题时,谢纳庆含糊其辞,意图一带而过。不想在台下听得认真的谷超豪立刻打断他,让他把这个问题的本质解释清楚。谢纳庆愣在台上,再次“挂黑板”了。

    “偏怜人间酷暑中,朝朝新蕾化新丛。笑倾骄阳不零落,抚育精英毋闲空。”谷超豪对弟子们严格,却又温暖;关心,但不纵容。

    谢纳庆说,青年教师讨论班,谷超豪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参加;学生的论文,他亲自修改,但从不署名。

    谷超豪的学生,中科院院士洪家兴说:“我做谷先生的学生时,论文题目的确定和具体做法都是先生一手指导的,但他从来不在论文上署名。”

    洪家兴说,在一次会议上,谷超豪很严肃地指出,如今的研究生教育中,有些教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则称呼导师为“老板”。“这样很不好。”谷超豪说,教书育人不是商品买卖。“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

    从温州到上海,不远的路程,漫长的回忆。

    回首谷超豪八十余载的人生历程,奋斗不止、奉献不息,无论是作为革命者、数学家,还是教育家,他都硕果累累。

    正如素来喜爱古典诗词的他自己所写:“数苑从来思不停,穿云驰车亦有成。”

看数学家答题——谷超豪30分钟印象记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胡浩)不修边幅、木讷、严肃,这些以往对数学家的刻板印象,在谷超豪走进会议室接受记者采访的短短30分钟内被一一颠覆了。

    答题的态度:谦和

    深灰色大衣搭配含蓄的暗红羊绒围巾,梳理齐整的银发,谦和亲切的笑容,尽管已是84岁高龄,谷超豪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仍是精致、儒雅、风度翩翩。

    无怪乎此前谷先生的学生刘宪高教授向记者们介绍,“很多人都说,谷先生是复旦最有绅士风度的学者之一。”

    “他没有任何架子,对所有人都很客气。我几乎从没听他说过使人难堪的话。”刘宪高回忆说。

    微笑地向在座各位点头示意后,谷超豪落座接受提问采访。

    答题的特点:简明

    数学家答记者问,特点相当鲜明:反应机敏、答案简短。

    ——“恭喜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您有什么获奖感言吗?”

    “感谢小学、中学、大学老师。”

    ——“获奖之后,您有什么计划和安排?”

    “还会继续努力工作。”

    ——“您觉得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努力和好的老师的指导。”

    ——“怎样进一步做好中国的数学科普工作,深入浅出地让百姓们走近和了解数学?”

    “建议让更优秀的作者来写科普的书。”

    答题的主题:赤诚

    无论记者们问怎样的问题,谷超豪都能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干净利落地给出答案,却处处表达着对祖国的赤诚、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面对“数学研究是不是需要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的提问,谷超豪说,“能解决复杂问题是件高兴的事情,不会寂寞。”

    “数学是很美好的。”

    “如果看准了一项研究是国家需要的,那就应该尽力去做好。”

    “学生要取得成就,需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解决问题感兴趣。但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愿意为祖国作贡献。”

    “我最高兴的事情,一是解决了科学问题,二是学生作出了成绩。”

    答题的内容:广博

    听说除了数学之外,谷超豪最感兴趣的是古典文学,记者们追问起这方面的问题。

    “诗人中我比较喜欢杜甫,因为他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社会民生。”

    “我爱读《三国演义》,因为这是一本很聪明的书,写了很多聪明的人和聪明的事。”

    “数学和诗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数学重视对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讲究‘对仗’,很有味道。”

    “数学是门广泛的学科。我主张对数学本身有研究外,对一些交叉学科,也都应该有一定了解。”

    答题外的收获:童真

    在30分钟里,这位银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坦然展示了他数十年来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更让在座之人在收获答案的同时,收获了一份童真。或许,正是这种干净单纯的心态,让他在科学探索生涯中心无旁骛、朝气永存。

    有记者问谷超豪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回答“我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生活很规律。”

    记者追问:然后呢?

    “然后做研究啊。”

    “除了研究数学呢?”

    他很认真地想了想,无辜地朝记者一摊手,“就是研究数学,没什么了。”

    谷超豪先生的夫人胡和生也是一位数学家,与谷先生同样曾师从数学家苏步青,又同样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于这样传奇的两位数学家之间的爱情,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

    “我们俩最好的就是,两人研究的事情互相都熟悉,都能理解。”谷超豪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带着略微有些孩子气的表情,补充说,“所以我要更努力,把研究做好一些,这样她就会更重视我。”

 
 
 相关链接
· 科技奖励大会: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7人 历年最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