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跟随城市足迹触摸文明碎片-漫步世博会城市足迹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跟随城市的足迹 触摸文明的碎片
——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漫步

    新华社上海5月20日电(记者 魏宗凯、韩莹)城市发展中的遗产与足迹无不见证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的三层展馆,浓缩了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城市发展史,通过城市这一载体,逼真地再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占地2万平方米的城市足迹馆,分为一个序厅和三个主厅(城市起源、发展和智慧厅)。很多人对城市足迹馆的评价是“世博园内最美最值钱的场馆,但五千年厚重的历史让人难以看懂它的博大精深”。我们原计划通过一位文化名人对城市足迹馆进行解读,但这位文化名人告诉记者,对城市足迹馆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只有一个——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为了筹建城市足迹馆,陈燮君奔波了八年,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借来大量珍贵文物,有些还是镇馆之宝。有人说,世博会上的展馆有一件稀罕的历史宝贝就足以让参观者兴奋不已。令人惊讶的是,城市足迹馆破天荒地向国内外博物馆借用文物300多件,其中外国文物200余件,成为世博会史上的奇迹。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是城市足迹馆最好的注脚。

    连日来,不断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陈燮君的嗓子已经沙哑,但他依然耐心地回答记者的问题:筹建之初,他就要求城市足迹馆要做到人在“史”中游。但不能被“史”限制住,要用时代的眼光灵活驾驭史料,绘制出既遵循规律,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城市发展历史长卷。“令人愉悦的是,我们进行了成功的践行。”

    城市足迹馆是由原江南造船厂装焊车间改建而成,如今变成一个展示城市足迹的博物馆,不得不说这也是城市的一种进步和发展。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城市足迹馆以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实景展现了古今中外城市的发展历程,逼真地还原了包括两河流域的人类文明、特洛伊之战、文艺复兴等著名的历史现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位观众告诉记者,看今天的城市发展,憧憬明天和未来的城市,不能不去“聆听”城市从远古走来的脚步,不能不去“触摸”历史和文化的脉搏。网友“紫梦”参观后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城市足迹馆是一个最令我心醉的地方,中西文化结合、古老和现代科技的交融、几千年的岁月印痕在一小时内全部呈现在眼前,真是一次绝妙的享受。”

    人能造城,亦能毁城

    乌尔城、三星堆、古埃及、古印度、玛雅城市……汇聚一堂,古代文明的起源让人慨叹人类的智慧;红墙、尖窗,高屋顶、圆弧门……移步换景,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让人目不暇接。

    城市是有生命的,它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足迹”向后人描绘自己的前世今生。如果我们能够找寻到这些足迹,把这些足迹串联起来,地球上人类同城市交融的发展之路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5000年前,人类已经创造了城市。陈燮君告诉记者,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哺育了这一地区许多农业村落。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因信仰成就了西方的筑城历史。在城市起源厅,通过大型气压式升降模型演示,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的塔庙、集市、王宫、住宅和城墙先后一一升起,演绎出最古老的城市格局。

    而在遥远的东方,公元前3000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也已万邦林立。经过无数次的兼并与商业活动,“邦”聚集成“邑”,由统管众“邑”而萌生出“都”。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国就有了城市。滔滔黄河水,直落白云霄。滚滚长江浪,千里去不尽。璀璨的中华文明由此而孕育。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中国《吴越春秋》讲“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都阐释了城市与人的关系。尽管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人们追求梦幻国度的理想却如此的一致。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乌托邦,寻找诗意安居的梦想,贯穿于人类整条历史长河。

    中古时期,东西方都有城市的雏形,由于地域、人种不同,人们对城市的想象也不同。但令人惊奇的是,在地球的两端,在古人无法顺利沟通、传递信息的时候,两边的城市结构却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中国城市盛行两重城或三重城式的“子城”制度,子城的形态与功能都可以与西欧城市的城堡类比。陈燮君告诉记者,是来到城市里的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从功能上选择了城市结构,需要城堡和城墙来防御外敌,需要广场和大厅来集会议事。不过,“特洛伊废墟”却告诉人们同样的道理:人类可以创造城市,同样也可以毁灭城市!

    用智慧解决“双刃剑”难题

    城市智慧厅中,在象征着工业革命的巨型机械齿轮旁边,“机器人”卓别林以电影《摩登时代》中的工人造型悲伤地弹着吉他吟唱,诉说着工业革命这把“双刃剑”如何改变了城市生活。

    城市足迹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三百多年前,大部分人都住在农村,城市里主要住的是达官贵人、手工匠人和商人。城里没有工厂,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后来,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于是城里建起了工厂,高耸的烟囱喷出滚滚黑烟,天空变黑了;工厂的废水排到河里,水被污染了。后来人们开采出了石油,学会了发电和用电,工厂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享受科技和工业的进步带来的摩登城市生活。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预计2050年全球将有3/4的人口住在城里。

    通过视频展示的巴黎的环状交通、纽约中央公园的“城市绿肺”、伦敦泰晤士南岸由一个老旧发电厂改造的现代艺术馆,都体现了人类为应对由工业双刃剑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中表现出的创意智慧。

    “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是把双刃剑,不仅给城市的扩张带来变革性发展,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面临的极大挑战。在挑战面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智慧、动力和机遇,是城市智慧厅所展现的主要内容。”陈燮君认为,城市的发展史充满智慧,但过程曲折跌宕,正是因为曲折跌宕,才沉淀下来文化,才有一种历史穿透力,才百折不挠。

世博园“东西联动”城市最佳实践区游客增加一倍

    新华社上海5月19日电(记者 王蔚)19日是世博园浦江两岸“东西联动”观博方案实施的第一天,到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的客流量明显上升。据统计,截至当日19时,进入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的游客已达4.2万人,比平时增加一倍。

    19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浦西各个入口的参观者数量比平时明显增多。9时一开园,人群就直奔城市最佳实践区,大多涌向北部问讯处领取《城市名片册》,以期在盖满符合条件的城市案例馆的纪念章后,去换取1张中国国家馆或者沙特国家馆预约券。还有人流涌向德国在E片的4个城市案例馆集章,希望集满章后领取“世博德国卡”。3个西班牙城市案例馆的盖章处也排起长队。 >>>详细阅读

世博园区采取一系列举措 各项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新华社上海5月19日电(记者 吴宇、高少华)上海世博会开幕时,世博园区有6万个座椅。听到参观者反映“歇脚难”后,仅半个多月,园区座椅已增至10万个,游客观博行程由此轻松不少。

    这只是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在“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原则指导下,近期采取的一系列“增加”举措中的一项。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带给“中国制造”的三大启示
· 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日活动举行|山西活动周开幕
· 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日官方仪式在世博中心举行
· "三晋情韵"闪耀世博: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开幕
· 陈雷出席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日活动并致辞
· 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