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还灾区一片青山绿水-四川灾区生态震后逐步恢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3日电(记者 孙阳、苑坚)6月,蒙蒙小雨中的四川绵阳安县一片郁郁葱葱。在高川乡天池村,一排排整齐的人工林仿佛哨兵般挺拔地站立着,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片汶川地震后人工栽植的树林显示着勃勃生机,让人很难想象地震后的这里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

    高川乡林业站站长马国友挺直了身子和其中一棵树站在一起,比了比,憨憨地笑着说:“你看,这2008年秋天栽的树,已经比我高出一头了!”马国友抚摸着柳杉的枝条,自豪地说:“光是柳杉,在这一带我们就栽了3400多亩!”

    站在一旁的安县林业局局长姜永斌介绍说:“在山区、丘陵区和地震损毁区,我们已经完成人工造林、人工点播和丰育任务近6万亩。虽然树木都还处在幼苗期,但是植被基本得到了恢复。”

    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一带的山林、植被几乎被“底朝天”似的完全损毁。放眼望去,一片千疮百孔的土地急需绿色植被的覆盖与巩固。

    植被恢复、耕地复垦、堰塞湖治理、地质灾害整治。在近两年的灾后生态重建中,绵阳市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快重建进度。

    据绵阳市水务、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统计,截至4月底,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累计完成投资11.05亿元,规划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06个;灾毁耕地整理复垦项目全部立项,复垦耕地26万亩,受损植被恢复35万亩,种苗基地恢复重建1101亩;水利灾后重建共完成投资31亿元。唐家山堰塞湖一期明渠工程已投入使用并成功泄流,唐家山泄洪洞也于4月12号正式开工建设。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灾区区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森林、草场遭受严重损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环境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基层单位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能力降低,灾区生态状况面临严峻挑战。

    2008年9月,四川省出台《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四川计划用7年时间实施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力争到2015年,使灾区的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主导功能基本恢复。《规划》中提出,恢复重建规划工程项目共计591个,总投资63亿元,涉及灾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土壤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关键敏感区生态修复等9个类别。

    随后,四川省根据制定的《规划》,迅速展开了生态环境各方面的恢复重建。在林业建设领域,汶川地震使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为此,四川把生态恢复作为林业灾后重建的重点。仅2008年就启动了46个生态修复重建项目,全年恢复植被200万亩。截至2010年4月底,四川省39个重灾县林业生态修复项目累计开工64个,占恢复重建项目总数的88.89%,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77.56万亩,占规划任务的38.52%。

    在水利建设领域,依托灾后重建的契机,四川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2年新增和恢复供水能力4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000万亩。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四川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灾区230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36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恢复重建,并对1.8万户分散农户实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

    此外,四川还努力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相关链接
· 120多名官员和专家汇聚成都共商教育灾后重建
· 四川省39个地震重灾县中小学教师将接受全员培训
· 覆盖四川6重灾市州的"新五大旅游行动"拉开序幕
· 北川新县城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 铁路部门畅通运输通道支持四川灾后重建两年回眸
· 北川电网向智能化迈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