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在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感受遗产" 聆听"北京声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周玮、白振)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为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一个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首都博物馆主办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将持续至8月1日。展览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为核心的内容资源,围绕着数字典藏和数字展示,展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成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部等陆续发起“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历时二十多年,编纂出版了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民间文学等十部集成志书,共计298卷、400册、4.5亿字。

    展览内容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妙笔技术使观众可以通过点击名录滚屏上的项目图片即可用耳机收听到所点项目的语音介绍。第二部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保护名录”展示,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出名录中的部分代表作,如木卡姆、古琴等。第三部分是数字典藏,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数字化工作为例,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典藏工作。第四部分是数字展示,运用flash、数据库等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示戏曲、音乐、曲艺等各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及口头传统专题。第五部分是文化遗产视频演播室,循环放映文化遗产方面的纪录片。最后一部分是北京专区,观众可通过点击鼠标来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包括木作、珐琅作、雕漆作、盔头作(戏装)、花作(绢花)、纸作等。

    在北京专区的展台里,还展示了由首博策划筹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声音。首博精选出19种具有北京特色的城市声音通过数字化手段整理成辑,在这次展览中供观众欣赏、收听。不论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剧,还是伴随岁月更替的晨钟暮鼓、天空回响的鸽哨,这些曾来自于人们生活中的“寻常”声音,带给观众一份“不寻常”的感动。

    进入新世纪,数字技术因其所具有的保存和传播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化遗产的典藏和展示工作中,纸质载体形式的典藏开始向数字媒介载体典藏发展,单纯文本的记录开始向图、文、音、像立体化记录发展,传统的舞台展示、书本传播开始向3D动画、全景全息呈现方式发展。现代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传播、增值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在成为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正在带来文化遗产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革新。

 
 
 相关链接
· “文化遗产日”精彩纷呈
· “打铁花”迎接“文化遗产日”
· 文化遗产扮靓多彩贵州
· 文化部主办、国图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