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记中美两国人文交流四十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记者 王丰丰 任海军 梁金雄)弹指一挥间,风雨四十年。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踏上中国大地,举世瞩目中,融化封冻两国关系的坚冰,建起两国人民交流的桥梁,奠定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基础,史称“乒乓外交”。

    四十年一轮回。

    2011年4月,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40年来,始于小小圆球的中美交往,虽历经风雨波折,但仍如长风破浪,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年初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提出5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推进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友好事业,鼓励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拉开中美关系序幕的人文交流,已成为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新助力,如春风拂面,吹绿了两国伙伴合作的新芽。

    从年轻人开始,春风化雨,消融偏见坚冰

    2011年4月8日,华盛顿附近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美国7所大学12名学生汇聚于此,参加第十届“汉语桥比赛”,竞争两张前往中国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入场券。

    “对其他国家,我们经常抱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但其实,这些气愤和批评只能带来更多文化休克,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谈得上了解,实现求同存异的目标,”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加莱布·迪彭达尔的中文字正腔圆。

    迪彭达尔参加的比赛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参赛选手均为30岁以下、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国籍者。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迪彭达尔的话引人思考,令人欣慰。40年前开始的中美人文交流,从1971年冲破两国关系的坚冰萌发新芽,到今天冰雪消融、开花结果,一路走来,实非一言所能带过。两国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要消除偏见、增进了解,就要从学生开始,从孩子开始。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说,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中文教育局限在唐人街和华侨华人聚居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在不断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以日益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以孔子学院为例,从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如今孔子学院在美国的数量已增加到81所。

    此外,中美两国还有不少年轻人奔赴对方的国家求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美国国务院负责签证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戴维·多纳休说,中国内地在2010年已经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大专院校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他说,国务院2005年在中国内地共发放了2.1万份学生签证,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11.3万份。而在1979年,这个数字是770份。

    目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人员约有12万人,在华求学的美国学生也达到2万人左右。为鼓励美国学生去中国学习,美国总统奥巴马制定了未来4年派遣10万名美国学生的“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美中两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中国政府将向更多留华美国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今年1月19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霍华德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加强美中两国联系并不仅限于政府或者首脑之间,也包括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她鼓励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增进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乔治·华盛顿大学负责研究生招生的助理副校长克丽斯廷·威廉斯说,招收国际学生能极大丰富学校的文化,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带动学生相互学习。她说,在美国大学里,研究生学习期间得到的知识一般有三分之一来自老师、三分之一来自自学,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来自与同学的交流,国际学生可以带来新鲜的视角和知识,是大学学习的有益补充。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望。中美关系的美好前景归根结底要靠两国青年一代共同创造,”胡锦涛主席在访问芝加哥沃尔特·佩顿大学预科中学时就曾如此寄语中美青年。

    勇攀科技高峰,造福人类,经受时间考验

    2010年9月15日,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的实验楼内,身着整洁西服、佩戴着蓝色领带的丁肇中,将他的中国团队故事娓娓道来。

    “近40年无法解决的难题,最后还是由中科院电工所给解决了,”丁肇中说,“如果缺少了中国科学家,如何将大型磁体放入太空这一几十年来的难题恐怕现在还无法解决。”

    丁肇中所说的难题是凝聚着他40年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2项目。他说,这一项目比当初为他带来诺贝尔奖的发现J粒子的实验要困难得多。磁谱仪项目的关键是将一个桌子大小的磁体送入太空,目的是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但因为大型磁体会严重干扰航天器飞行,上不了天。多国科学家都找不出好方法。

    1994年,丁肇中偶然在美国一份文献中看到中科院电工所的论文,发现中国能制造很好的磁铁,于是飞到北京,造访电工所。电工所提出的永磁体方案具有重量轻、无漏磁、无二极磁矩及磁场均匀等优点。

    丁肇中把中国的方案带回美国,获得一致肯定,1998年6月,磁谱仪项目的实验机阿尔法磁谱仪1终于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10天,获得了大量重要数据,其核心部分就是中国制造的永磁体系统。2011年4月底,阿尔法磁谱仪2将搭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国际空间站开始长达十余年的太空探索,而其核心部分仍是当年的“中国制造”。

    中美之间新时期的科技交往始于30多年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综合性科学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可算中美早期科技交流的见证者之一。在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科促会办公楼内,有一间八卦状屋顶的陈列室,其间的醒目位置摆放着一本1979年5月由中国科协代表团赠送的《竺可桢文集》。

    “这本书是中美早期科技交流的见证者之一,我们一直珍藏着,”美国科促会公共项目办公室主任金杰·宾霍尔斯特说。

    时光荏苒。1979年,随着邓小平同志访美并与卡特总统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合作——两国交往中一个重要和有活力的合作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

    “30多年来,中美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核电站、核聚变、包括中美合作的基因组研究等很大的项目,都得到了实施,双方之间,特别是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科技部长万钢今年1月随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对记者表示。

    30多年来,两国政府在30多个领域签署了科技合作议定书或谅解备忘录,双方开展的许多合作项目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政府间科技合作还推动了半官方及民间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这一联络机制,促进了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与政策对话,加强了相互信任和理解,为科技合作创造了有利环境。

    “中美双方的科技合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过去30年来,双方在众多科技领域开展了合作,今后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建筑节能、地球观测等领域将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说。

    诚如所言。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中美合作的新亮点。双方建立了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在清洁煤炭捕捉和利用、建筑节能领域、电动汽车的研发合作三个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两国50多所大学、研究所及国家实验室、五六十个大企业如华能、大唐、新奥、杜克能源、通用电气等也参与进来,有力促进了两国产学研的交流。

    竞技促进友谊,共创佳绩,推动和谐发展

    2010年11月2日晚,华盛顿韦里孙中心球场,NBA球队华盛顿奇才队新赛季首个主场比赛,场内回荡着球迷的齐声呼唤:“YI(易建联)”。

    当晚的比赛是中国球员易建联到奇才队后在常规赛首度亮相主场。易建联每次拿球都能得到球迷回应,尤其是当他持球准备跳投时,全场近两万观众会齐声大喊“YI”。一位名叫迪拉德的奇才队球迷说:“我们知道YI来自中国,他是奇才历史上首位中国球员。第一场球我们当然要向他表示欢迎,给他鼓劲。”

    中美体育交流,曾担当了中美友好交流的先锋。在乒乓球外交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总冠军华盛顿子弹队又在中美建交的1979年访问中国,在北京、上海与八一队、上海队开展友谊赛。

    子弹队此行被形容为“破冰之旅”,对中美两国此后体育交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世纪八十年代中,NBA比赛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大洋彼岸的篮球赛逐渐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人民了解美国的一扇窗口。

    2002年,“中国长城”姚明成为NBA史上首位没有在美国涉足大学比赛的非美籍状元秀。NBA总裁斯特恩把这位现NBA最高的球员比喻为NBA“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文化里程碑”。

    姚明不仅拓展了NBA在中国的市场,而且成为中美两国沟通与交流的一座桥梁。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我想借用中国篮球明星姚明的一句话说,无论是新成员,还是老成员,都需要时间磨合。这一次对话,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到姚先生的标准。”

    随着中美两国体育交流领域不断扩展,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赛中的棒球(MLB)和美式橄榄球(NHL)这两个“新成员”也开始登陆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的顶尖人士,如体操空翻王李月久、短道速滑女皇李炎及排球铁榔头郎平等,纷纷到美国发展。同时,中国的篮球、棒球、垒球、跆拳道等国家队的主教练、教练中也出现了美国人的身影……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NBA赛场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许多NBA比赛场地都涌现出诸如匹克、沃特、伊利、海尔等中文广告牌。基德、阿泰斯特、巴蒂尔等中国球迷熟悉的NBA球员,纷纷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代言人。每个赛季的休假期,众多NBA球星赶到中国,或游览观光,或做NBA推广,或做产品形象代言人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美体育交流。

    体育运动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为特点,在中美人文交流中,它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欣赏,也是中美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一个例证。

    后记:

    40年前,中美两国选择以人文交流作为打破两国关系坚冰的突破口。如今, 中美两国各领域的相互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其中,人文交流仍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曾表示,良好的中美关系离不开两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在双方密切的交往中,两国人民越走越近。目前,有12万中国学生学者在美留学,2万多美国学生学者在华学习。据统计,中美旅游者每年超过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中美已建立起36对友好省州、161对姊妹城市关系……

    “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中美两国人民携起手来,就一定能够建设和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胡锦涛主席在今年1月访美时,为中美关系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关链接
· 机电商会:争取以磋商合作化解中美车轮贸易摩擦
· 第七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4月11日在北京举行
· 刘延东离京赴美主持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
· 刘延东将主持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并访美
· 教育部:国内首所中美合作国际化大学签约奠基
· 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大学--陆家嘴上海纽约大学奠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