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疆伊犁抗震安居房经受住了6.0级地震的考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2日 20时3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新疆伊宁11月2日电(记者 关俏俏 周生斌)一座座土坯房被拆掉,一座座红顶、蓝顶的抗震安居房竖起来。随着抗震安居工程的不断推进,新疆伊犁震区经受住了1日的6.0级地震考验。截至目前,没有一个人因地震伤亡,所有的抗震安居房都安然无恙。

    地震后第二天,记者来到伊宁县愉群翁乡斯拉木于孜村,古西丹正在自家门前抱着2岁的外孙晒太阳。而对面的邻居——64岁的老大妈热孜万古力则悠闲地清扫着庭院里的落叶。

    住在今年刚建成的抗震安居房里,两人都很安心。古西丹说:“要是以前住的老房子,早就震塌了。新房子经过昨天的地震却一点也没有受损,住着很有安全感,以后也不用太担心地震和雨雪灾害了。”

    “只有解决群众的安居,才能保障将来甚至更长远的乐业。”伊宁县愉群翁乡副乡长买买提江·肉扎洪说:“今年斯拉木于孜村通过江苏援疆资金完成了684户抗震安居工程,现在入住率已达到了95%。在昨天的6.0级地震中,除了个别土坯房,没有一个安居房受损。”

    记者在震区采访时发现,受灾较重的伊宁县和巩留县垮塌受损的房屋几乎全部是老旧的土坯房。这种新疆少数民族群众习惯居住的土坯房通常立于院内高台之上,这样可防止睡卧的土炕潮湿。房屋的下部墙体经夯筑而成,上部墙体用和了草屑的土块垒砌,房顶上也铺了厚厚的土层,老百姓俗称为“干打垒”。因冬暖夏凉,造价成本很低,新疆各族居民长期以“干打垒”为住宅。

    然而,一旦遇上地震或暴雨等天灾,看似坚固的“干打垒”就很容易发生垮塌。2010年春天,一场雨雪曾让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下吐鲁番于孜村1800余户房屋在几天间变成危房。但紧接着的重建工作让他们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坚固扎实的抗震安居房。

    如今,记者再走进伊宁县的各个村庄,整齐的红色屋顶、硬化的路面和各族群众巧手整理的庭院,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在有着“北疆第一人口大县”的伊宁县,20个乡镇场内居住着8万多户、42万多人,6年多的时间里,抗震安居工程已让5.6万多户各族群众陆续告别“干打垒”,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抗震安居房。

    买买提江·肉扎洪告诉记者,地震后,一些还没有建抗震房的居民主动找到乡里,希望能尽快盖房入住。“愉群翁乡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乡15个行政村村民的住房既抗震又防灾,实现村民安居、乐业双丰收。”。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抗震安居办公室副主任吉力介绍,自2004年抗震安居工程开展以来,全州已先后投入各方资金150亿元,完成近30万户抗震安居房建设,近50万各族群众陆续住上了新房。

    吉力表示,由于对抗震安居房的要求不断提高,今年起伊犁州还将对2010年以前建设的抗震安居房扩增面积、增加功能,以确保各族群众住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一些新疆地震局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近10年来新疆大范围建设抗震安居房,有效地保障了新疆地震高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认为,正是大量抗震安居房的建成,才使得伊犁震区经受住6.0级地震考验,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形。

 
 
 相关链接
· 民政部向新疆伊犁地震灾区紧急调运中央救灾物资
· 新疆伊宁巩留6级地震造成多处房屋倒塌山体滑坡
· 新疆地震无人员伤亡报告 国家工作组已赶赴震区
· 两部门对新疆地震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 新疆伊宁巩留交界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