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黄河三角洲:千年“卧牛”今腾飞 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3日 10时3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1月23日电(记者 徐金鹏、郝桂尧、席敏)有人说,黄河三角洲在地图上像一只“卧牛”。千百年来,它静静卧在黄河与渤海交汇处,默默无闻。自2009年11月23日实施国家开发战略以来,它昂然奋起,突出“高效”和“生态”两大功能定位,发展要素全面激活,与半岛蓝色经济区一起,成为山东乃至环渤海地区“十二五”期间新的经济引擎,也成为我国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引领者。

    集聚各种要素资源 打造环渤海南岸新经济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一条精神和文化意义浓厚的母亲河,在“黄三角”,两年来它却充满了拉动经济的动能,在区域带动的大格局中,闯出一条高效生态的独特线路。

    过去没有多少通航能力的黄三角,滨州港、潍坊港、东营港和莱州港都在扩建,像镶嵌在这一产业带上的4颗明珠。东营港总体规划刚获山东省政府批复实施,设立4个港区;潍坊森达美港万吨级码头已建成投用,3个2万吨级码头即将动工建设。这些港口地势平坦,需要向大海延伸十余公里才能建港,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这些港口背后的一片片盐碱地上,临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工、海港物流和绿色能源4个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立科说:“潍柴重机投资的船用发动机项目,一台能卖一两千万元,项目建成后,会带动最少十几个相关产业。”目前,这里在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500多亿元。

    以新兴蓝色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在4个港口和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的4个临港产业区,一批大项目在环渤海南岸经济带形成集群效应,培育了具有竞争力的链式产业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土地等各种资源的支撑与合理配置,并形成强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动能。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超超说,黄河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地共792万亩,山东今后10年将开发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200万亩。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源将为黄河三角洲经济的腾飞提供保障。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按照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山东省重点围绕涉海、深海等特色产业领域,投入多批扶持专项资金;金融机构也加大对这一区域的信贷支持,今年前三季度就新增贷款446亿元,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首期募资,融资额达到48.9亿元。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各县市区还举行多场招聘会,广泛招贤纳才。在东营市11月19日举办的“201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际人才交流会暨项目洽谈会”上,6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与黄河三角洲地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22个。

    瞄准高效生态 转方式调结构路径清晰

    自“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传统企业和产业也在转型升级。

    石油和石油装备业曾经是“黄三角”核心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是“黄三角”传统工业的象征。在东营高原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景山告诉记者:这个企业连续式抽油杆、皮带式抽油机等四种产品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正在发起成立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推进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滨州市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苗福峰说:“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为这个区域的转方式调结构指出一条明确道路,这就是高效生态。”

    像高原公司一样,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了石化、造纸、轮胎、纺织、食品等一批优势产业。目前各地正在对它们进行改造提升,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东营市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行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东营制造”向“东营创造”的转变。

    在黄三角地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以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特色水果、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种植业,包括海洋捕捞、休闲渔业、健康养殖业在内的生态渔业,都改变着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印象。莱州的登海种业,是国家级玉米生物育种研发中心;乐陵希森集团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唯一的国家级马铃薯研发示范基地;庆云县鼎力集团从红枣中提取出环磷酸脂苷,一公斤可以卖到80多万元。

    “黄三角”的很多区域濒临渤海,但是过去人们从来没有觉得这里靠海。黄三角的开发让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变:这里是真正的沿海开放地区,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2011年以来,山东提出“蓝黄”两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海洋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以体现,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新装备产业不断引进;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食品、海洋工程材料等优先发展。

    在滨州、潍坊、东营等地,一座座高耸的风力发电设备直指蓝天,攫取空中不尽的风资源。在无棣县附近的海域,一个组合式漂浮风力发电项目开始建设,每个项目平台直径达500米。新能源产业正在这里兴起,为黄三角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根据规划,这里将推动旅游资源整合,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黄河水城、世界风筝之都和古贝壳自然遗迹等品牌。

    破解“水”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黄三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芦苇荡无边无际,丹顶鹤和大天鹅水中嬉戏,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龙杰介绍,因为生态环境好,每年到这里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鸟类由原来的187种增加到298种。

    在黄三角,人们已达成共识:“高效”和“生态”是有机统一的,没有良好的生态就难有持久的高效。“黄三角”最大的生态问题是水。这里有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的黄河口天然湿地,但水资源短缺,又面临着保护渤海水质的重任,所以保护水资源就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东营市通过综合整治,使小清河、阳河、织女河、支脉河、广利河等6条省控河流恢复鱼类生长,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滨州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为定位,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2%。在寿光羊口入海的小清河,已连续多年稳定恢复鱼类生长。

    “既要高效,又要生态”,这是黄三角区域发展严格遵守的准则。无棣县常务副县长臧伟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平衡组,由县委书记挂帅,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进行严格审核,不环保有污染的项目一个不要,一个投资十余亿元的化工项目就被我们坚决否决了。”

    寿光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全国说:“在招商引资中我们提高了项目门槛,不仅要求无污染,而且投资要高效。项目投资强度每亩必须达到260万元以上、容积率0.8以上,对不达标的项目,不论投资额多大坚决拒之门外。”

    “黄三角”区域内正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庆云县,从繁殖生产肉鸭到用鸭粪和污水发电,再利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这样一条循环开发与鸭有关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其中的鸭粪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鸭粪发电厂。

    在“黄三角”地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人的精神是高昂的。一路行来,记者被这些创业者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和务实开放理念所感染,也寻找到这片热土加速崛起的精神动因。

 
 
 相关链接
· 黄河三角洲将重点开发生态古迹等旅游资源
· 山东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完成生态造林11万多亩
· 山东省规划10年开发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200万亩
· 黄河三角洲优质肉牛科技示范工程在高青县启动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显著
· 环渤海、黄河三角洲区域合作现新前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